放大圖片
■麻油雖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但多食容易上火。
冬季氣溫低,人體需要更多能量調節溫度,因病而氣血不足的人也可利用藥膳食補,增加能量與氣血循環。但進補之前需考量氣候、地域、時空環境以及個人體質,對症下藥進補,以免適得其反,要進補卻補出一身病,導致口乾、口破、便秘、痔瘡等疾病發作。
中醫依四季變化分為「春風」、「夏火」、「秋燥」、「冬寒」,冬天溫度低,進補得依體質調整食材與藥材。有痔瘡、便秘上火的人屬上火體質,以及有睡眠障礙或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這種體質者不耐補。薑、當歸、人參、麻油等食材藥物,具有補血、溫通功效,吃多了容易會上火、頭痛、失眠、口乾舌燥,嚴重的恐造成腸胃道出血、痔瘡發作。皮膚過敏、免疫風濕類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溫補藥物,恐引發皮膚症狀更嚴重;孕婦要注意藥膳裡面是否具有活血藥物,可能提高流產機率。
坊間許多藥膳湯包都會使用桂枝,增添藥膳香氣,但因桂枝屬於上火的藥材,有胃腸道潰瘍病史、痔瘡、高血壓的民眾,吃多恐會加重病症。像八珍湯、十全大補、獨參湯等補藥含有的人參、當歸、川芎以及何首烏、茴香、丁香等藥材,可能屬性就太燥;若食補中加入的藥物偏性太強,反而可能傷身。
進補飲食原則:
1. 進補的這餐要當做正餐,切勿在宵夜或吃點心時進補。
2. 若要晚餐進補,早、午餐則應減少蛋白質攝取。
3. 補湯不要喝過量,建議以1碗為限,且應在放進食材煮之前就先舀湯。
4. 老人、小孩、孕婦、肝腎疾病、慢性病患、癌症患者及有免疫系統疾病者,進補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
5. 麻油不耐高溫,加入麻油前應先用苦茶油煸薑,再加入肉類與水,最後倒入適量麻油。
6. 全酒料理,容易利尿脫水,吃的時候要額外補充水分。此外,有肝、腎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少吃全酒料理。
7. 進補若使用中藥,最好先詢問醫師,了解自身體質是否適合。
8. 中藥料理之前要先清洗、燙煮,以去除可能殘留的二氧化硫或農藥。清洗中藥材可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在鋼絲漏勺中放入藥材,然後在水龍頭下抓洗2至3分鐘。第二步是燒開一鍋清水,將漏勺裡的藥材倒進滾水裡汆燙2至3分鐘。最後才把撈起的藥材放入接下來用來燉雞、鴨或蝦的鍋中。
9. 進補時少吃動物內臟,以免增加膽固醇。
10. 補湯不要用大骨頭熬湯,也建議不要吸骨髓,因為90%的重金屬都殘留在骨頭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