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先生的散文《書》提倡多讀書,他說:「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這也要看所讀的是些什麼書。如果讀的盡是一些猥褻的東西,其人如何能有書卷氣之可言?」南朝文學批評家劉勰也曾在《文心雕龍.體性篇》說:「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
簡單地說,即是才能決定了文辭的庸或俊,氣稟塑成了風格的剛或柔,學識規限了義理的淺或深,習染影響了體制的雅或俗。然則,「才由天資,學慎始習」,未必人人皆如曹子建才高八斗,亦可藉由後天的學習提高寫作能力和鑒賞水平,這與黃山谷認為讀書能變化氣質的觀點如出一轍。
讀書重要,也要懂得選擇好的書來讀,只是古今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應該如何選擇呢?「選本」為我們提供了門徑。所謂選本,古詩有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詞有彊h先生的《宋詞三百首》,古文有吳楚材、吳調侯叔侄二人的《古文觀止》,至於欲窺探香港現代文學的風貌,則可看看近期出版的《香港文學大系》這一系列叢書。顧名思義,「選本」由編纂者裁汰篩選而成,而編纂者如何編輯,自有其標準和取向。我們不必把「選本」奉為圭臬,亦無須據此質疑沒有被選入的「漏網之魚」。讀選本,除了可以增廣見聞,更重要的是發掘個人興趣──喜歡某作家的作品,不妨進而閱讀其專集,了解他的不同面向。比如蘇東坡除了有豪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也有蘊藉婉轉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江城子》);當你看到他的《定風波》「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大度,或許不曾想到他也有過「死灰吹不起」(《寒食詩》)的黯然心境。
在公開試的壓力之下,同學很難面面俱到、博覽群書。但是,不妨為自己尋覓一個起點,找一個喜愛的、性情相近的作家,持續地讀,廣泛地讀。知識往往像蜘蛛網,不知不覺越織越是寬廣而綿密。■邱嘉耀 中文尖子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