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莫爾娜指,中國現時就政商關係進行重塑是合適的、必需的。何凡 攝
汲取歐美星經驗 釐清底線與邊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外國先進做法,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重要經驗之一。國際上的政商關係大致分幾類:英美「商先於政」的自由市場模式,通過法治的完善,理順兩者關係;以日韓和新加坡為代表的東亞各國建立起的特殊政商關係,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以墨西哥、阿根廷等為代表的拉美國家,利益集團與政府過度捆綁,難於跨越「陷阱」……其正反經驗對中國的共同啟示是:必須釐清底線與邊界。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凡 兩會報道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濟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馬吉特.莫爾娜博士日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在「十三五」開局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打造「親」、「清」的新型政商關係,反映出中國正面臨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關口。一些新興經濟體目前經濟增速放緩,承受持續下行壓力,已開始大舉改革,採取較大規模的措施。
OECD專家:再等兩年就晚了
莫爾娜指,此時,中國就政商關係進行重塑是合適的、必需的。從目前存在的老齡化、全要素生產率下降等問題來看,如果貽誤改革的時機,微觀經濟的活力將消退,「現在不做,再等兩三年就太晚了」。
她認為,最佳的政商關係模式,就是政府創造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的條件,為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提供公平的環境。從其他市場經濟國家來看,政府一般要負責制定政策框架,有利企業充分發揮潛力、平等競爭發展,這也是中國打造新興政商關係值得借鑒的。中國還需要一套控制、考核官員行動的制度體系,既有約束力,又有激勵性。
鄭永年:政商關係不正常礙發展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現在我們提到政商關係,往往只注意它的負面影響,好像好的一點都沒有。實際上,政治與商業之間,有許多合作渠道,利益勾結和腐敗滋生並非唯一途徑。而很多國家恰是因為建立不起正常的政商關係而發展乏力。」
有分析認為,自由競爭的市場模式起源於英國,有利投資和生產力的發展,其決策權主要在私人公司,可自由地、最大限度地追求短期利潤目標,處理政商關係時「商先於政」。
周弘:英美模式「商先於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原所長周弘向本報記者表示,英美模式是廣為人知的自由市場模式,美國尤其「商先於政」,企業能做的,政府概不介入。此外,德國也是政商關係調節較好的國家。
英國是第一個自由市場經濟國家,早在18世紀中期已形成市場經濟體制,自由競爭曾給英國帶來歷史的輝煌。但英美模式不等同於歐洲大陸模式。政府的政策總要論證對市場能否起到更好的作用。英國的政府更積極些,而這個「積極」,指的是提供服務時更積極,規則是自由主義的。
健全反腐為政府誠信背書
同時,英國政府把法律作為底線,圈定政商關係的基本框架。其根據反腐敗形勢,不斷豐富相關立法,從而既為反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也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誠信背書。
周弘還表示,德國是政商關係調節較好的國家。既反對強權計劃經濟,又不主張無限制的自由。南歐模式則不同,比如意大利地分南北,北部「比德國還德國」,南部工業相對不發達,政府和企業都不強,因此有黑手黨、地方勢力組成強大的關係網,在政商兩界牟利。希臘的情況則是前工業社會,政府任性作為,公共部門冗員很多,工資福利高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