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跳出框框:書


蒙妮卡

倫敦北部某地鐵站出口處,擺置了一個約十呎高書架,十分觸目。時裝八卦雜誌、小說、旅遊指南和食經食譜等,胡亂堆滿一層層。旁邊貼一告示:「這些書本,可以隨便拿走。如果閣下有多餘的書本捐贈或交換,更加無限歡迎。」

英國人喜歡看書,手袋裡總會帶上一兩本,以打發乘車時間。近年車廂低頭族以打機或上網為主,但看書的人仍然不少。那天下班時間,地鐵人潮洶湧,書架面前也擠滿了人。他們忙着玩交換書本遊戲,有人取書,更多人棄書;努力地逼近書架,毅然扔下一本,頭也不回地離開,如釋重負,走得理直氣壯。他們安慰(欺騙)自己,不是棄書,是物盡其用,替它找到了一戶好人家收留。

從何時開始,書本竟然成為了一種負累?

新年好朋友來拜年,帶來七大冊《明朝那些事兒》,隨口說了一句:「我家實在沒地方放了。」我欣然收下。當晚迫不及待翻閱,僅看了五頁,眼花撩亂。年紀漸老,時不我予。將書擺在一角落,沒法看完,辜負了朋友好意,已經成為一種心理負疚。

倫敦伊士靈頓華人協會最近清理其小型圖書室,找出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出版的武俠小說,有金庸和梁羽生等名著,可惜殘缺不堪,無法結集整套。協會負責人將它們放進黑膠垃圾袋,處決了。對此,我耿耿於懷。

年輕時經常光顧灣仔三益舊書店,若買到了好書,回家以藥用火酒替它們「抹身」,再用透明膠紙包起,戰戰兢兢地捧在手中細看。如今,它們藏身潮濕的車房,遭蛇蟲鼠蟻侵襲。何年重見天日?很難保證。

倘若香港地鐵站也安排書本交換服務,我相信,棄書的人不會少。

相關新聞
百家廊:拾荒者說 (2016-03-15) (圖)
聊易談經:解卦 (2016-03-15)
思旋天地:解讀兩會予港人深刻啟示 (2016-03-15)
發式生活:別小看中國人 (2016-03-15)
書聲蘭語:不應刻意放大台灣史 (2016-03-15)
翠袖乾坤:小熊小猴小丑 (2016-03-15)
跳出框框:書 (2016-03-15)
百家廊:老壽星刷微信 (2016-03-14)
琴台客聚:八鄉一歪聯 (2016-03-14)
生活語絲:生平愛寫作 (2016-03-14)
淑梅足跡:麥秋的傳奇人生 (2016-03-14) (圖)
七嘴八舌:陳慧嫻故事的領悟 (2016-03-14)
翠袖乾坤:珍芳達遇難愈強的人生 (2016-03-14)
網人網事:奧斯卡的「顏色」 (2016-03-14)
百家廊:有一種愛情叫「浪榛子」 (2016-03-11)
雙城記:甚麼京城文化 (2016-03-11)
此山中:澳洲精靈戴維斯 (2016-03-11) (圖)
隨想國:創作的動力 (2016-03-11)
演藝蝶影:從《論語》談學習做人(一) (2016-03-11)
翠袖乾坤:日子有功 (2016-03-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