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學民思潮」突然被「停止運作」,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學民思潮」向來都是黃之鋒的「私人王國」,一切路線方針都是他說了算,但近年「學民」內部卻出現了嚴重的路線之爭,不少成員對於黃之鋒愈來愈激進、「學民」政治色彩愈來愈濃厚感到不滿,希望「學民」能夠重返學生組織路線。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剛過去的新界東補選,黃之鋒本來全力支持公民黨楊岳橋,但內部卻認為「學民」不應參與選舉,最終黃之鋒無奈之下唯有要親信黎汶洛「退黨助選」,而黎更因此遭到網民群起而攻之。經此一役,黃之鋒開始發覺難以再全盤控制「學民」,既然這個他創立的組織不再受其控制,不如將其毀掉重新組織,以便更好控制。
二是黃之鋒要為自身的出路打算。黃之鋒早已打算投身政治,但他現在已是大專學生,繼續擔任以中學生為主的「學民」召集人根本名不正言不順,繼續以學生領袖身份獲取社會同情,也愈來愈力不從心。但他也知道,如果他退任「學民」召集人而讓新人接棒,他的政治力量必將急速衰落,新人也將取代舊人。所以,他才一直戀棧不去,但他也知道不可能永遠霸着位置,但要「讓賢」又不甘心。這樣,乾脆毀掉「學民」不啻是對他最有利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學民」的光環,並將之帶到新的政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新的學生組織招攬一班「學民」成員,並且繼續在校園「招兵」。最妙的是,如果「學民」繼續運作,他新的學生組織將難有吸引力,於是他就直接結束「學民」,為的不過是方便其操控,借屍還魂。
因此,「學民」突然壽終正寢,本身就是一次「不正常的死亡」,以「學民」的財力、人力以及對學生的影響力,原本還有不少發展空間。但由於黃之鋒要尋找政治出路,由於黃之鋒覺得「學民」已經開始不受控制,於是就一手將其摧毀,這樣「生殺在我」的霸道,試問何來一點民主精神?又何來尊重過「學民」成員以及曾支持「學民」的人士?黃之鋒的表現充分暴露其反民主的本質,表面是「民主英雄」,實際滿腦子政治私慾、「封建思想」,總是認為「學民」是他個人私產,要生要滅只是他一念之間。如果香港要靠這些人爭取民主,其實就是對民主的最大諷刺。
現在黃之鋒終於如願結束了「學民」,下一步就是組成新政黨,並且在港島及九龍東出選,如果成功勝出,將可打響新政黨的頭炮。黃之鋒機關算盡,但要取得兩席恐怕並不容易,首先其新政黨定位為主張「自治」的「港獨黨」,但論激進他們又不及「激進本土派」,而近日「激進本土派」支持者已經全力向黃之鋒開火,意味黃之鋒要爭取激進票並不容易。但要爭取溫和反對派票,其「港獨」的立場又是「趕客」。更重要的是,黃之鋒的最大政治資產是學生形象,令外界認為他們沒有政治算計、沒有考慮個人私利,但經過「學民」被「停止運作」事件,已暴露了黃之鋒的政治野心及反民主的思維,假面具盡毀,形象一鋪清袋,對青年學生也失去號召力,兩面不是人。黃之鋒的鬧劇正應驗了一句名言:「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廣大市民終於看清楚,原來一直「沒有穿褲子的」,就是黃之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