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思旋天地:中西教育要平衡


思 旋

復活節放假對家長來說又愛又恨,中六生最後衝刺為文憑試(HKDSE)作準備,心總覺得有讀不完內容,past paper做完又做,總是拿不到滿分。年紀小一點的學生,難得放假,家長悉心為他們安排節目,但同時又盤算着是否應趁幾天假期為孩子溫故知新,畢竟大考臨近,很快又要上戰場。小時慣於在戰場生存的家長十分明白「愛拚才會贏」,名列前茅的機會一定留給有準備的孩子。

這邊廂有家長投訴學校功課太多,看人家國際學校沒有功課,那邊廂卻有家長投訴假期作業太少,孩子放假太「無聊」,因此在外搬一大堆課外練習「大補品」。以下釐清外間誤解:學生做一份功課,老師卻要改三十份,由此推論,老師絕不會跟自己過不去,給予大量功課辛苦學生又勞役自己。海量家課不單止是香港問題,整個亞洲華人社會家課量也偏多,特別是抄寫部分。其中原因是中文是方塊字,方塊字不像英文可透過拼音學習,方塊字必須透過實習(書寫)才能容易記錄在腦袋永恒記憶內。兩岸四地學生的學習時間確實比別的國家長,每有外國家長慨嘆華人孩子很厲害,年紀小小能掌握兩文三語基礎,非同凡響時,也印證一句古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至於普遍家長羨慕國際學校沒有功課時,外國月亮就是特別圓!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做深度思考習作,就是透過體驗式、探究式學習,一個簡單的「光合作用」科學原理,往往用了半個學期來進行研究,學生需要學習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需要作出大量高層次配合,如:帶孩子到科學館、到郊外了解生態環境等。香港是普及教育,普遍家長程度也沒有那麼高,如本地學校以這方式,屆時必有家長走出來說課程艱深,何不用半學期學簡單理論,背背理論、默默生字不是更踏實嗎?

家長觀念要變,老師教學模式也應要變。其實西方也來亞洲學習如何打穩學生基礎知識,美國有關科技教育(STEM Education)的計劃報告也提出要參考中國、新加坡教學方法,因為我們的孩子在不少國際評估中如: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數學分數很高。香港學生其實很有優勢,一方面有中式教育制度嚴謹,另一方面也較接受西方文化,在中西文化互相融合下,互相吸取對方成功的元素,共同構建理想的教育制度。

相關新聞
百家廊:垃圾堆上看變遷 (2016-03-31) (圖)
琴台客聚:百公里那些事兒 (2016-03-31)
思旋天地:中西教育要平衡 (2016-03-31)
隨想國:吃得開 (2016-03-31)
方寸不亂:朱玲玲學國語 (2016-03-31)
翠袖乾坤:青綠樹多風景好 (2016-03-31)
獨家風景:新聞故事 (2016-03-31)
百家廊:涉毒之憂 (2016-03-30)
琴台客聚:存在很大爭議 (2016-03-30)
生活語絲:讀詞有感 (2016-03-30)
天言知玄:孩子養孩子 (2016-03-30)
鵬情萬里:生活豈止眼前的苟且 (2016-03-30)
翠袖乾坤:羅仲謙古堡婚禮娶楊怡 (2016-03-30)
路地觀察:為幼稚園生注射疫苗防流感? (2016-03-30)
百家廊:父親的謙虛 (2016-03-29)
聊易談經:益卦 (2016-03-29)
思旋天地:要抓緊國家發展機遇 (2016-03-29)
發式生活:永遠愛你的父母 (2016-03-29)
書聲蘭語:漫話「新界」 (2016-03-29)
翠袖乾坤:超市變身 (2016-03-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