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河豚味美卻充滿毒性。 網上圖片
馮 磊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明宮史》裡說,「清明之前,收藏貂鼠、帽套、風領、狐狸等皮衣,食河豚、飲蘆芽湯以解熱。」這文字裡寫的,是皇家舊例。至於民間,一般人對於吃河豚極為謹慎。一方面,這道菜的製作價值不菲;另一方面,吃河豚危險,弄不好是要喪命的。
河豚有毒,其肝臟、眼睛、卵巢等都有強烈的毒性。四百年前,日本軍事天才豐臣秀吉準備討伐高麗,駐軍下關的時候,士兵們蜂擁而上爭食河豚,引發大面積食物中毒,幾乎潰不成軍。因為這,日本人長期禁食河豚,直到近代另外一權臣伊藤博文,嚐此美味後才得以解禁。
有作家到日本旅居多年,在伊豆半島認識了一位大廚。有天他突發奇想,央求好友做一頓河豚宴來吃,名廚慨然應允。喝下幾杯清酒壯膽後,作家用筷子夾起一片薄薄的生魚片放入口中,不久他就感覺嘴唇和舌頭發麻,臉上浮現出死亡的恐懼--還好,他只是虛驚一場。原來,名廚有意開了個玩笑,用刀在剔下來的毒素上輕輕蹭了一下而已。
蘇軾是個美食家,但仕途不順。老先生謫居常州,有士大夫擅長烹製河豚,因久聞東坡大名,故慇勤相邀前來品嚐河鮮,大詩人欣然前往。聽說蘇東坡嘴饞不要命,全城的人都蜂擁而至前來圍觀(都想看看名人之死與普通人有多少不同)。眾目睽睽下,蘇軾埋頭飽餐了一頓河豚肉,然後......然後面無表情地走出院子,仰頭讚嘆一聲:「也值得一死!」
吃河豚猶如玩蹦極,既是一場生命的歷險,更是一次行為藝術。今人玩蹦極(笨豬跳),玩的是心跳。古人、今人吃河豚,則更是如此。有人曾經屢屢發問:「拚了命也要吃河豚。值嗎?」有嚐過此等美味的人回答說:「只要沒有死掉,就是值得的!」
對此,缺少見識的我半信半疑。
日本是島國,饕餮之徒眾多。在下關,有許多以烹製河豚出名的老店。下關的河豚套餐中,極富特色的一道美味是河豚魚鰭泡酒,具體做法是老闆娘先將魚鰭用火烤過,烤出香味後放入酒杯。據說,酒香與河豚的鮮香混合在一起,是寒冷時節的絕佳飲品。
下關人吃河豚,往往用生魚片裹茞b嚼食。魚肉柔韌,細b嚼起來咯咯吱吱,極有風味。這種吃法,很容易讓人想起山東和東北人常吃的煎餅卷大b來,很是過癮、舒爽。
河豚有劇毒,中毒的人最快在十分鐘內就會死亡,有人為此四處尋找解藥。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說,用蘆根煮汁,喝了可解河豚毒;唐人段成式則認為,苦艾的葉子能夠解其毒;元人陶宗儀在《輟耕錄》中寫道:「世傳中其(河豚)毒者,以至寶丹或橄欖及龍腦浸水皆可解。復得一方,惟以槐花為妙,與乾胭脂等分同搗粉,水調灌之,大妙。」這些方子的效果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民間流傳的解毒方似乎不少,其中一個是飲大糞湯,其原理則似乎在於催吐。據說,魏晉乃至明清時期的士大夫吃河豚,往往將餐桌安放在茅廁邊,一旦有人中招,馬上用大糞湯往嘴裡猛灌。孫思邈說:「凡中其毒,以蘆根汁和藍靚飲之,陳糞清亦可。」這光輝的論斷,至今無人能說清楚究竟是否符合科學道理。只是,這樣一來,我們就看到一種奇特的人文場景:一群群吃貨在茅廁邊上大啖河豚、捫虱而談,談笑風生中突然會集體搶茖g飲糞汁。
如此宏大的敘事,直讓人瞬間頓悟:真實的人生,就在於永不停息地折騰折騰折騰!吃河豚,飲糞汁!吃河豚,飲糞汁!再吃河豚,還是要飲糞汁!
其樂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