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若蜉蝣:茅湖廢堡與馬游塘


■葉輝

話說茅湖山位於調景嶺,北部山麓有茅湖仔村;而茅湖山上有圓形古堡遺址,山友多稱之為「茅湖廢堡」。從現存歷史文獻推算,此一廢堡在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以前就已存在了,料為清朝佛堂洲海關之觀測台,至少有逾百年歷史,現已列為一級歷史建築。茅湖山一帶原為山野,面向半圓形海灣,因波平如鏡而被漁民稱為「照鏡環」。

少年時家住油塘h,此h早已清拆,記憶中,童伴經常到鄰近山野遊玩-從魔鬼山走至藍田半山,再沿小徑經調景嶺山腰往北走,就是五桂山了。此山原稱五鬼山,話說清初時,此山一帶時有海盜出沒,故稱為五鬼山,其後逐漸雅化,即為五桂山。再從五桂山輾轉遊走,不久就走至茅湖山了。

早前重遊此地,途中見有大圓環鐵絲網洞,穿越網洞登上山腰,就到達茅湖廢堡。廢堡遺址現存圓形石砌塔樓的下半部,及長方形鄉村式石屋,攀登廢堡頂部平台可俯瞰將軍澳全景;塔樓與石屋俱由深灰色火山岩所建,石材應採自附近的石礦場。

此一圓形塔樓乃視野廣闊的瞭望塔,或可想像,清代海關的觀測者可從半圓形窗戶監察佛堂門航道,從而得知此一航道動靜。此一塔樓原有兩層,第二層早已倒塌,僅存一條石樓梯可通至已倒塌的二樓,據歷史照片顯示,塔樓原有拱頂,塔頂已不復存在,今日所見,只餘石製窗框及門框。

茅湖仔觀測台可遠眺佛堂門,翻查史料,早在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佛堂門就建有海關了。及至明朝中葉,廣東沿海乃有三路巡海備倭官軍,中路「自東莞縣南頭城,出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諸海澳」,佛堂門乃中路防禦範圍。此外,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軍艦闖入佛堂門,其時新安縣知縣陶學修率領軍民將荷蘭人擊退;清廷於同治七年(1868年)重新設立稅關,佛堂洲現存稅關遺址,由四闕斷碑組成之石碑,上刻「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下刻「稅廠值理重修」,當中尚存石柱、石板和基石等。

在茅湖廢堡遊逛後下山,途經分岔路,從左路直下就是馬游塘村。此村乃通往將軍澳的山坳之地-根據1924年政府軍部地圖所顯示,其時馬游塘或馬溜塘之英譯為Ma Lau Tong,當中有村屋數間及農田,山坳有河涌直流至觀塘(其時稱為官塘)之沼澤地帶出海;及至二戰時,此處列為「馬游塘防線」(Ma Lau Tong Line);二戰結束後,不少地方文獻都述及此一英文地名,倒與馬游塘村此一客家村落有所不同。

據《坑口鄉事委員會五十周年特刊》所載,馬游塘村命名是與開村祖先有關,昔年開村先祖來到馬游塘村,觀察風水及地形,似是馬兒在塘邊遊走,此乃村名之由來。時至今日,馬游塘村為客家雜姓村落,約始建於三百年前,以李、劉、曾三姓為主,各姓俱建有祠堂。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南溪草堂」營建時間考略 (2016-04-16)
書若蜉蝣:茅湖廢堡與馬游塘 (2016-04-16)
文藝天地.畫中有話 (2016-04-16) (圖)
古典瞬間:史上最成功的文化炒作 (2016-04-16)
來鴻:鄉愁不易言說 (2016-04-16)
生活點滴:古代官員的救災騙局 (2016-04-16)
歷史與空間:「璦琿」復歸的意義 (2016-04-12) (圖)
字裡行間:閱讀由通俗始 (2016-04-12) (圖)
詩詞偶拾:深圳觀古荔枝樹感懷 (2016-04-12)
豆棚閒話:吃河豚 (2016-04-12) (圖)
古典瞬間:敬畏諤諤之士 (2016-04-12)
來鴻:看別人家的花 (2016-04-12)
歷史與空間:一聲歎息說道光 (2016-04-09) (圖)
書若蜉蝣:深水鶣e世今生 (2016-04-09)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二十六)唐代高僧法眼文益 (2016-04-09) (圖)
來鴻:一張罰款臉 (2016-04-09)
生活點滴:親切的稱呼 (2016-04-09) (圖)
歷史與空間:文化養老 (2016-04-05) (圖)
字裡行間:夏氏兄弟 (2016-04-05) (圖)
詩詞偶拾:農家樂 (2016-04-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