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Twitter等社交網站多用短訊語言,助長了俚語的發展,而hashtag很多時更是常用的俚詞。圖為Twitter的畫面,#後的文字就是hashtag。 資料圖片
去年九月,我在學院的英語研習中心(English Language Centre)舉辦了一個名為「Urban Dictionary, the New Age of American Slang」(城市詞典︰美國俚語新世代)的工作坊, 其中介紹過的on fleek(好得不得了!)這俚詞在當時大行其道,更成為我在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站中常用的話題標記(#,hashtag)。可是,我這個在深圳和香港工作已近八個多月的美國人亦摸不清on fleek的由來,所以是時候請教一下我的網上密友︰Urban Dictionary(由網民提供英語俚語定義的網上詞典)。
俚語、民間俗語或簡略語其實和正規語言相輔相成,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每年都加入上千字詞,不少新成員源自民間用語,可見俚語的發展從未止步。
社交媒體助長俚語發展
美國俚語更在滑鼠滾動間,風馳電掣的全速前進,簇新俚語如巨浪般此起彼伏。同時,不少用語亦被無情的大海吞噬至消聲匿跡。社交網站如Twitter 和Tumblr、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和短訊語言之盛行,更令這片俚語詞海翻起巨浪︰舊日只靠口耳相傳,局限於年輕一輩或小圈子的俚語,現今在社交媒體的助長下,在迅雷間游走於說唱樂曲、網上瘋傳短片或截圖等大眾文化。相信語言學家們在電腦世代帶動的語言革命中亦忙得不亦樂乎。
On fleek最早見於Vine
近年流行的俚語on fleek最早見於Vine,這個讓網民上載6秒短片的分享應用程式,以「把短片極快廣傳,把個性極致放大」為賣點,相信Vine在「把俚語極快廣傳」一職中功不可沒。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UC Berkeley)語言學教授Geoff Numberg對on fleek等俚語進行研究,認為現今不少新興詞彙往往是網民在社交網絡留下的足跡。有趣的是俚語的誕生,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香,無心插柳柳成蔭」之結果。
在種族多元化的美國,正統語言、方言和混合語言不計其數,例如Spanglish就是西班牙文(Spanish)與英文(English)的混合語。在白種男性主導的大眾傳媒和政治舞台上,不少美國少數民族另闢一片文化和語言天空,LGBTQ(男女同性、雙性戀者、跨性別者和酷兒)更是當中的表表者。
例如Urban Dictionary在2006年將throwing shade定義為throwing attitude,這俚語初為非洲裔美籍和拉丁美洲裔男同性戀者所用,Jennie Livingston在1990年執導的紀錄片《巴黎妖姬》(Paris is Burning)亦為其解說,此電影記錄在紐約市生活的異裝人士(drag queen),在片中一受訪者談道︰「Shade is, I don't want to tell you you're ugly, but I don't have to tell you because you know you're ugly. 」(我不欲直指你醜,但我的言行會讓你知醜!)。換言之throwing shade解作表面裝作事不關己,但實是對人作出輕蔑的評頭論足。下期再續談美國俚語之發展。■譯文︰鍾可盈 琤芮瑊z學院英文學系高級講師
英語原文︰Ms Madeline PETERSON(madelinepeterson@hsmc.edu.hk)
琤芮瑊z學院英語研習中心
Gloca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HSMC English Enhancement Project
全球/本地意識及文化修為︰睆猺^語活化計劃助理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