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生心靈遜新來港跨境生

2016-06-08
■調查顯示,跨境生在學校參與的整體評分,比新來港學生和香港主流學生為高。黎忞  攝■調查顯示,跨境生在學校參與的整體評分,比新來港學生和香港主流學生為高。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年輕學生的心靈健康近年愈見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香港教育大學一項大型調查發現,相比起要面對較多學習和生活適應問題的內地新來港學生和跨境學生,香港主流學生關於身心健康、個人未來期望,以及父母、朋輩、師長對其於學校支援的自我評分都明顯更低,反映他們可能才是更需要關心的一群。研究團隊強調,靈性教育能啟發青少年建立正向思維,尋找人生意義及目標,促請學校和教育當局應更重視他們的靈性健康,助其提升抗逆能力。

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袁月梅、助理教授阮衛華和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張志強等組成的團隊,於去年4月至今年3月間進行大規模調查,就來自30所中學逾1.4萬名中學生的靈性健康及學校參與進行研究,並比較新來港學生、跨境生及一般主流港生的差異。

主流生靈性宗教最高分

調查要求中學生在多方面作出自我評分,包括心理、生理、社交及靈性(例如宗教)等層面。結果發現,港生整體靈性健康有3.63分至3.68分,略高於3分的合格水平。

但如比較不同背景的學生,主流學生的生理心理評分都為3組學生中最低,而靈性宗教評分則最高;另跨境生於心理、生理、社交的自我評分都屬各組學生中最高。

針對與學習有關的「學校參與」方面,主流學生自評分數只得3.95分,為3組學生中最低。當中父母關懷為最低的3.44分,而他們自覺於學校中所獲的師長關愛、朋輩支持,以及個人所付出的努力,也明顯比起新來港學生及跨境生的要差。(詳細分數見表)

至於未來展望,新來港學生和跨境生都有77%期望能升讀大學,主流學生則只有69%,而前兩者認為父母希望自己擔任專業人士的比例也更高(新來港學生及跨境生60%,主流學生51%),反映新來港學生和跨境生比起一般主流學生,更勇於追夢和對人生有期盼。

跨境上學或更重視學習

袁月梅表示,社會一直關注跨境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等問題,但是次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主流學生反而成弱勢」;而跨境生不論在學業成績自評、學校參與和靈性健康上,比起主流生更高評分。

她分析,跨境生雖要長途跋涉上學,卻更加重視能來港讀書,在學業上加倍努力,過往便曾有跨境生向她提到「唔明白點解主流學生咁鍾意堐情v,認為他們未有珍惜學習機會。

研究團隊建議學校和政府應更重視青少年的靈性健康,及將生命教育納入必修課程中,並強化學生與師長、朋輩、家人等關係,以培育中學生的抗逆能力,同時亦應創造更多升學和就業的機會,以提升學生對未來出路期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