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我讀初中時對集郵產生興趣,曾經收集過不少國家和地區的郵票,加上長輩給我當年的香港英皇頭像郵票,收藏有三大本之多。但在高中時卻不慎遺失了這些集郵冊,從此就不再集郵了。
之所以想起這陳年往事,因為看到商務印書館最近的新書,是何明新、吳貴龍合著的《郵歷香江》,裡面就有我以前收藏的郵票。這本書名叫《郵歷香江》自然談的是香港的郵票和郵政歷史,但卻帶給我懷念起集郵時的點滴,令我想起當年我做的事,其實是「郵歷世界」,因為一方面收集郵票,一方面也對出版郵票的國家作出了解,比如那些國家有些什麼特別的花鳥蟲魚,才會出郵票等等。
大學畢業後,有些同窗好友到美國留學,那時通訊靠的是書信往來,我留在台灣工作,偶而和好友通訊,那時的郵柬很方便,只要在裡面寫好信,封了口便可寄出,不需要貼郵票。但由於曾經集過郵,所以雖然郵柬方便,我卻喜歡寄出貼上郵票的明信片或信件。年前有老朋友從美國來港看我,還特地把當年我寄給他的明信片帶來讓我看看,看到上面貼着郵票,寫上幾句問候的話,真為這友情感到窩心。記得當年寄出明信片時,選購郵票還特別買那些漂亮的,因為朋友不但集郵,更收集明信片。
現代人恐怕都不會選擇寫信或寄明信片作聯繫了,因為手機實在太方便,而且一發即至,就算朋友是集郵人,也不會特別去買張郵票去寫信吧?現代人就算有收集的興趣,相信收集的也不會是郵票,而是收集手機上的LIKE了。所以,現代人不會用集郵來「郵歷香江」,更不會「郵歷世界」,他們只會收集社交網絡上的LIKE 。所以,香江的特色和世界的特色,他們不會透過郵票來了解,因為他們的世界,只餘下LIKE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