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國人的「中山情結」

2016-06-28
■武漢六渡橋的孫中山銅像。 網上圖片■武漢六渡橋的孫中山銅像。 網上圖片

馬承鈞

今年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海內外都將隆重紀念,大陸擬邀請台灣同胞和黃埔將領後代前來參與活動。港澳地區和歐美、東南亞僑界也將以多樣形式舉行紀念活動。

在台灣,大搞「去中國化」的民進黨和台獨勢力竟然上演將孫中山銅像噴漆或推倒的鬧劇。「去孫中山化」是為了「去中國化」、撕裂連接兩岸的精神紐帶、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因此強調「九二共識」政治意涵,提升兩岸「命運共同體」基本認知,重溫中山先生歷史功績和革命精神尤顯意義重大。

1925年3月,59歲的孫先生英年早逝,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巨大悲憤!作為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為改造中國耗盡精力,立下不可磨滅歷史功勳。中山先生是海峽兩岸共同的精神領袖,他為中國政壇和後繼者留下寶貴的政治遺產。遙想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就明確提出「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這與我們今天的民族復興「中國夢」可謂一脈相承!

百餘年來,中山先生形象在國人心中猶如日月光芒四射。放眼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有關孫中山的文化符號比比皆是。

筆者生長於寧波,自小就有深深的中山情結。中山路、中山廣場、中山公園是寧波地標性建築,少時我家住在中山西路的惠政巷,中山西路是我上學必經之地。中山西路左拐是鼓樓街,往裡走就是我清晨學拳和課餘遊覽的中山公園,園內有紀念孫先生的「逸仙樓」(圖書館)和總理遺囑碑。家父任職的銀行在繁華的中山東路,中山東路直達著名的「三江口」。

寧波中山路是橫跨東西的「千年老街」,沿線有眾多文物古蹟,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樓、唐代永寧塔、元代永豐倉庫和明代范宅、清代鐘鼓樓、望春橋以及民國時期中共寧波市委舊址等歷史遺存,還有狀元樓、源康布行、四明藥房、老三進鞋帽行等著名的「老字號」,堪稱寧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以說,中山路、中山公園是陪伴我童年、少年的搖籃,至今令我夢繞情牽。

寧波是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孫中山與寧波淵源頗深。1916年8月22日,孫先生視察甬城,在中山東路省立四中(今東恩中學前身)發表熱情洋溢長篇演說。演講中他竭力推崇「寧波幫」,稱「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孫先生對寧波寄予厚望,稱甬人有能力將寧波建成「中國第二個上海」,還強調寧波港位置優越,可以建成「第一等東方大港」。

今天的寧波港貨物吞吐量果然如中山先生預料,成了世界第一大港!全長20公里的中山路連接天一廣場和鼓樓步行街,擁有許多大型商廈、辦公樓和文化設施,向北直達北侖港,成為阿拉寧波的「新名片」。流行語稱「不去中山路走走,等於沒到過寧波!」

又何啻寧波呢?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青島、杭州、武漢、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石家莊、哈爾濱、瀋陽、福州等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南京中山路是1928年迎接孫中山靈柩「奉安大典」時命名的,當時國民政府特別修建這條從長江中山碼頭到紫金山南麓的中山大道,全長13公里。中山大道又分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南路和中山東路,沿途有中央博物院、勵志社等民國建築,故有「民國建築博物館」之稱。上海中山路包括中山北路、中山南路、中山西路和中山東路等,是溝通市區的主幹線。天津中山路原名大經路,1946年改名中山路,李鴻章祠、直隸總督府、李叔同碑林等一批歷史遺跡散落兩側。廣州中山路全長9公里,分越秀北路、北京路、農林路、東川路、解放中路、人民北路、荔灣路等8個岔路,乃是羊城繁華的商業中心。

青島中山路昔日曾是歐美僑民區,俗稱大馬路,1914年日本佔領後改名「靜岡町」。1922年我國收回青島,改名中山路。重慶中山路位於渝中區,分一、二、三、四路,穿梭於山城之間。廈門中山路年代久遠,如今是直通海濱的商業大街。哈爾濱人民政府在1946年5月將原「陸軍街」改名中山路。海口中山路很繁華,是海內外遊客了解海南歷史的窗口。北海中山路是一條建於清代的騎樓大街,1927年為紀念中山先生進行擴寬並改稱中山路。蕪湖中山路已有百年歷史,1912年孫中山曾在這條老街上演講,遂改名中山路。筆者還去過南寧中山路,如今是生意興隆的「小吃一條街」,我曾在此品嚐過廣西海鮮、芋頭糕、八珍伊麵和香港缽仔糕、雲南汽鍋雞,可謂天下名吃聚一街。

台灣各地均有中山路。台北中山路縱貫市區南北,分中山北路、中山南路,許多著名建築排列兩旁。高雄中山路也是南北走向,分中山一、中山二、中山三路,連接市中心、火車站和外環線。台南的中山路也聯通車站和市中心,路兩邊有中山公園和中山堂等。

古今中外紀念偉人的最佳形式是塑像,為孫中山立像乃國人「中山情結」又一表徵。孫中山銅像已融入中華文化重要內容。

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8年,主政河南的馮玉祥將開封龍亭改名中山公園,翌年在龍亭真武殿前建造兩米高的孫先生銅像,此乃國內第一尊孫中山銅像。主人公身穿大衣,兩手插進口袋,凝目遠望,莊重肅穆,令人肅然起敬。如今該銅像安放在開封禹王台公園辛亥革命紀念園。

日本友人梅屋莊吉先生在孫先生逝世後,以重金鑄造四尊孫中山銅像,分別贈予南京中央軍官學校、廣州黃埔軍校、中山大學和香山縣(今中山市)孫氏故居。我在武昌閱馬場-辛亥起義軍政府舊址和民權路與三民路口,還見過建於1933年的孫中山銅像。

廣州是孫中山革命大本營,中山廣場、中山紀念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均豎有孫中山塑像。1998年,一尊高5.5米、重3.9噸的孫中山銅像安放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花崗岩基座鐫刻孫中山所著《建國大綱》的簡介。至此廣州共有8尊中山銅像。去年10月孫中山孫女孫穗芳捐的第160座中山銅像在廣東惠州港揭幕。

香港是孫中山革命生涯發軔地,香港中山紀念堂有孫中山銅像和珍貴文物供人瞻仰。孫中山母校-香港大學醫學系(原西醫書院)和全島所有大學幾乎都有孫中山塑像。我在澳門鴨涌河公園裡見到一尊3米高的孫中山右手拄杖、左臂挽外套的站姿銅像,是1990年北京中山學院聯合全國中山學校贈給澳門的。此外,孫中山曾三次蒞臨台灣,台灣所有政府機構、紀念館、學校和公園都有孫中山塑像。第一座中山銅像1949年坐落於台北中山堂,高3米,西裝革履、器宇軒昂。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也豎起孫中山銅像。1972年是孫先生百年誕辰,台北「國父紀念館」新立一座6米高、17噸重孫中山銅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