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老龍坑山前傳

2016-06-18

■ 葉 輝

九龍半島遍佈低矮的群山,在紅磡及土瓜灣一帶,就可舉列出紅磡山(又名十二號山)、老龍坑山、大環山、何文田山、鶴園山、馬頭山、馬坑涌山等,此所以九龍半島可溯的信史正是開山劈石的歷史。至今在此一地區遊逛,從中約略可窺見群山昔日的斧鑿痕跡-甚或可以說,九龍群山堪可見證百年滄桑史。

其中紅磡山更有畫為證,話說1932年及1947年,曾追隨美國畫家W.M.蔡斯(Willian M. Chase)及J.S.沙金(John S. Sargent)學習油畫的李鐵夫,就先後寄居於土瓜灣及紅磡。他在上世紀40年代曾繪有一幅畫,題為《紅磡山》,那是60年前紅磡山的情景。在1945至1949年,美術界知名人士曾雲集香港,而李鐵夫就與馮鋼伯、余本、趙少昂等老一輩畫家密切交往,且與年輕畫家黃新波、廖冰兄、陸無涯等組成「人間畫會」,時有聯繫。

早在1932年,李鐵夫就已客居本港了,其時已年逾60,過蚖樸生活,卻不以為吉。他在土瓜灣租了一間木屋居住,據說其時每月租金才六元而已,他倒甘於清貧-話說在租住的木屋內不設爐灶,不論寒暑,每天均以冷水洗浴。要是餓了,就光顧鄰近的茶樓飯店,經常到九龍城的統一茶樓「醫肚」。據聞他最愛吃京醬麵與魚肉煮蘿蔔,嘗言天下美味,莫過於此。

根據1967年版的「新九龍全圖」,正好顯示出老龍坑山(又稱山谷山)所在的位置,那是紅磡山及鶴園山兩山之間的谷地,位於已然消失的老龍坑山之下。此乃前山谷道h的空地,亦即戰後所興建的山谷道h的位置。由於戰後九龍半島急速發展,老龍坑其時的溪流與村落已分別被佛光街及漆咸道北所貫穿了,附近紅磡舊區仍有老龍坑街以此地命名,那就是滿街長生店、悲壯吃火鍋的所在地。

話說打從1964年山谷道h建成開始,老龍坑此一村落就已成為歷史,慣常被列為何文田範圍-山谷道h在2001年清拆,並重新規劃。根據2008年地政總署的賣地計劃資料,就用上「九龍何文田佛光街與忠孝街交界」作為項目名稱,表明該地區已被納入何文田的範圍。而港鐵沙中線的何文田站,則設於原老龍坑的範圍之內。

至於戰前老龍坑山的村落,位置大約於今日仁風街、蕪湖街、機利士路以及浙江街的範圍內,而有一溪流由山上沿坑而下,緩緩流入紅磡灣。及至戰後,由於人口激增,此地一度遍佈寮屋,在1961年寮屋區發生大火後,港府於是收回土地,將溪流及老龍坑村填平及拆卸,興建16座廉租屋;那就是山谷道政府廉租屋h了。

說到何文田山的所在地,理應指向何文田山道的豪宅,如果要到此地的山崗,最佳位置乃登上培正中學旁的行人天橋,由此望向高地,方可見出何文田山的真正面貌。話說在30多年前此處仍是墳塋處處-培正中學在日佔時期,曾經是亂葬崗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