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立會選戰前瞻:工欲善其事,必先有規矩

2016-06-29

陳振寧、楊云 時事評論員

立法會臨近選舉,各大陣營均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近日的選舉新聞,大多有關出選陣容,選舉即選戰,派誰掛帥自然是一大關鍵。針對這個問題,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根據過往選舉的得票數,推斷今屆的得票數,即俗稱的「基本盤」。「基本盤」的方法相對穩陣,但其中一個局限就是得受制於上屆參選人的陣容。以建制陣營為例,「基本盤」只反映了選民對「建制派」的支持,但這是否「建制派」可爭取的選票界限?會否有一些本來尚可爭取的選票,因為無派某些人參選,吸納不了?這些問題就不得而知。

過往,雙方陣營尚在既有地盤中交鋒、拉鋸,「基本盤」的局限尚未突出,但今次選舉,一來近年政治運動不斷,投票率可能會創新高,新票源湧現;二來政治形勢變得複雜、多元,政治板塊有機會重新劃分;三來傳統政治陣營進入世代輪替階段,要選擇新人出戰。這三大因素凸顯根據過往票數所得的「基本盤」作推斷的局限。為令部署更周全,選前民調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

選前民調不可或缺

所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選前民調是否可靠,要看看其有沒有跟足「規矩」。大家平時看到民調結果,都半信半疑,其中最普遍的疑問就是︰這個調查只訪問了一千幾百人,而香港有幾百萬市民,怎會有代表性?其實,一個受資源限制的民調,重點應放在是否定義好研究對象,以及抽樣過程中是否做到「機率抽樣」。研究對象定義好,我們才知怎樣去抽樣。至於「機率抽樣」,按台灣學者劉仁沛、洪永泰、蕭朱杏、陳宏的說法,是指「合乎母體定義裡面的每一個個體都有一個不等於零的中選機會」。

「機率抽樣」產生好樣本的抽樣方法有簡單隨機抽樣、等距抽樣、分層隨機抽樣等。假設有兩個調查,一個訪問了一萬人,但沒有「機率抽樣」;一個訪問了一千人,但有簡單隨機抽樣,後者應較好反映母體的結構。所以,打算做民調的人及關心民調結果的人,均要留心民調對母體的定義及「機率抽樣」的情況。

民調雖然有用,但仍有其局限:其中之一就是作為「橫斷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民調只可量度一個時間點的整體民意。上文提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除了指研究方法要有規矩外,更道出要畫不同形狀,就要選擇正確的工具,畫「方」要「矩」(間尺),畫「圓」要用「規」(圓規)。同樣道理,選舉部署要周全,考慮的問題很多,單靠民調並不足夠。

掌握民情 緊貼群眾

有時,選舉不只是看「整體」形勢,也要觀察「個體」的變化。就這問題,可以用「定群追蹤研究」的方法,長期觀察同一群選民,分析其在面對不同議題時的反應,以及受到不同刺激下的態度變化。此外,有云「政治一日都嫌長」,要緊貼不斷變化的民情,可以考慮使用「滾動式橫斷面民調」。「滾動式橫斷面民調」有別於一般只有一個時間點的民調,為追求對時間的敏感性,採用多個時間點的調查,可以持續更新。這種速度在愈近選舉時愈有需要,尤其是出現某些突發議題時,有助危機處理。

以上方法,都是「量化」研究,結果反映的是數字。然而「人心難測」,要了解選民所想,數字並不足夠。這時,可以用「焦點小組」形式,聆聽參與者對一些問題的具體看法,也可以從中看到參與者在討論議題時的互動。焦點小組這類「質化」研究,有助進一步了解民調所知的「答案」的意思,例如民調中問︰「你是否認同『暴力』的行為?」即使結果顯示有很多人對「暴力」表示不認同,但對「暴力」的理解均可能不一。「暴力」是指身體傷害、精神傷害(如語言暴力)、衝擊法律,抑或有其他理解?這些問題可以透過焦點小組討論,得到更深入的民意。其後,甚至可以運用焦點小組的結果去設計更具體的問卷,去了解整體的情況。

愈多樣化的政治生態,就需要愈多樣化的研究工具。對於有意擴大政治版圖的政治陣營而言,應善用不同的調查工具,以助其擇人任勢;而對於有意透過參選,為香港帶來更好未來的人士而言,更應該用心掌握民情,緊貼群眾,做個向選民問責的代議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