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三百家庭小規劃師參與 增小朋友與社區聯繫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華鎧瑩、李愷茵)香港地少人多,居住空間越來越細,城市規劃發展尤其重要,有機構邀請了逾三百個家庭昨日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進行中環行人專用區規劃想像練習,讓小朋友發揮創意,轉化德輔道中成理想中的城市。「綠腳丫」創辦人柯佳列冀透過活動增加下一代與社區的聯繫。
「綠腳丫」聯同健康空氣行動、拓展公共空間等共6個機構合辦是次活動,模擬德輔道中成行人專用區,左右兩旁各設4個村落,負責不同用途,如住宅用地、文物及法定古蹟、休憩設施等。
三百多個家庭事前分組,由二十多位規劃師提供基本規劃知識,以小朋友作主導,利用二手紙箱,發揮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造「新中環」。
在各式住宅林立的「住宅區」中,獨有一白色的小風車,更寫着「全邨風力發電站」,這正正是7歲的郭小朋友的想法。
郭同學以為議員才可改變社區
郭爸爸則指兒子會有改變社區的想法,他笑言 「有一天,兒子忽然說街道太少樹木」,更會問爸爸要如何才能改變這個社區,「是不是要成為區議員才可?」
郭爸爸續指,平日也會和兒子解釋社會的運作,而且他的教育主張也是「放手,讓孩子自己來」,更會培養孩子的多方面發展。
他又指,閒時亦會和孩子一同進行户外學習。
11歲羅同學建「綠頂」大廈
而在「商業區」中,有一幢由11歲羅小朋友設計的大廈,在樓頂有一層層綠色紙巾,羅小朋友指,是模擬綠化屋頂。本身住在新界的羅太太表示,專程帶同小朋友前來是因為她希望能讓小朋友增加對社區的認識,同時亦想訓練小朋友的創意思維。
問到兩代成長空間的差別,她說,「她小時候的空間較大。現在的小朋友生活雖便利,但就失去了藍色的天空和寬闊的海港。平常被電子器材封閉了視野。」和她那時的成長環境完全不同。
柯佳列:人人有責建合理城市
柯佳列指,提起城市規劃時普遍會認為是由專業人士與政府磋商,然而忽略了真正的道路使用者,希望透過是次工作坊令大眾反思,所有人都有責任去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活,加強人與社區的聯繫。
拓展公共空間代表、現於香港大學修讀城市規劃碩士的王文君指,城市共融應照顧不同階層的需要,而大人普遍被既定概念所限制,小朋友則能以其純真的角度,運用創意設計其心目中理想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