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將拾荒進行到底-錢兄總說。聽起來好像多難,其實不過一瞥間,就看到了德清窯原始青瓷殘片、南宋梅子青蓮瓣碗殘片、宋影青斗笠盞殘片、或宋代葵口碗殘片、南宋龍泉蓮瓣碗殘片、五代北宋越窯缽或者罐子殘片、宋元粗瓷碗底殘片......杭州是六大古都之一,文化沉積層深厚,修路建橋或者隧道施工,地被深挖,這些東西就被翻了出來,甚至綠化帶填埋的渣土,也藏有這些古代瓷器殘片。至於運河,為了疏浚清淤,更常見這些東西。古時人們洗碗、洗盞、洗罐子,手上不小心,器物就掉進了河裡。或者運瓷器的船沉了,一挖到,就是一船的古物。那時候的驚呼、嘆息、惋惜、沮喪、哀告,變成了現代人的驚喜。錢兄就這麼做起了拾古者,翻閱他的微信朋友圈,是有趣的。
拾荒,是需要眼力的。錢兄在朋友圈裡說道:「拾荒是技術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才能成為一名專業的拾荒客。拾荒客要能通過一些特徵清楚分辨年代、窯口、器型,才知道哪些值得撿。比如,龍泉窯都容易看懂,年代宋也基本沒有問題,至於是什麼器型以及南宋哪個時期、具體哪個窯口,僅憑這麼小一片來判斷,還是需要豐富經驗。刻蓮瓣,表面用竹篾劃細直條紋,這是南宋早期的工藝。器型就是最後那個蓮瓣碗。」隨着每一段介紹之後,附上拾荒得來的瓷片細節圖,還附上完整的蓮瓣碗圖。
錢兄通常就是埋着頭走着路吧,突然看到一個碎瓷片,半掩半埋在路邊的泥土裡,就拍了照片發上來,仔細分析推斷。
「以下圖這種狀態,來分辨年代窯口,對一個像我這麼專業的拾荒客來說是很簡單的。這兩個,一個元龍泉,一個明龍泉,怎樣一眼辨別呢?關鍵就在足圈:元代墊燒的墊餅是墊在足圈的,明代墊餅是墊在足圈裡面的。而元代和宋代的區別在於宋代精,元代粗。所以,前一個整個足圈都無釉,又胎體厚,足圈寬大的龍泉殘片是元代的,而那個足圈有釉的就是明代的龍泉碗殘片。」
他隨時可能遇到,也就隨時可能發一次,像我們這種好奇又沒有時間專門學習的人,就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薰習一點古氣息了。至少,訓練一下眼力,參照這些「到代」的古瓷殘片、紋飾線條的氣韻,對比東西老不老、好不好,一目了然。
「文一路隧道施工,出門就撿到宋代黑白雙煞,建盞殘片和影青殘片。」
「路過綠化帶,老遠就看到草叢裡閃出一道玉樣的綠光,估計是南宋鼎盛時期的龍泉梅子青殘片。」
「拾到紫砂壺殘片,猜器型。」
「前段時間,在古玩群裡,我曾經說過:有些東西,你就是離它一丈遠,依舊能一眼認出它的窯口年代。就像這片,雖然它淪落紅塵,淤泥中只隱隱露出一絲,但是宋瓷那些釉色極致之美,那份寧靜與恬逸,依舊會深深地吸引你的目光。除了極致的釉色外,那揮灑又婉約的寥寥數筆刻畫,使我們能夠充分領略到宋人對生活、對美的追求。輕撫殘瓷,追憶古人,當代人心中那份浮躁會悄然褪去。」
「當代人」,寫下這篇微信的那時那刻,當然只能是他這個人。比如我,就沉不到那麼靜的狀態去除浮躁,只能從語言文字和知識中感受到絲毫,只能嚮往。
古物,要見多了,沉浸於它,和它對話,才能嗅出它靜靜散發的韻味和氣息。
錢兄提到,宋瓷器釉色美,純潔簡單,而很花功夫的蓮瓣碗殘片卻容易撿到,說明在當時很普及。明代人說宋代人太精緻,宋朝社會富裕,老百姓對生活要求很高,日常用品也追求美觀,無時無處都體現出對美有着深刻的欣賞。
古代傳統講究傳承,破舊立新是需要一番刻苦學習的,不似現代人,基本東西沒有學會,就標新立異。錢兄指着面前一個黑色粗厚的公道杯說,這種手工捏的東西,粗看好玩、拙樸,但是不好用,也不好看湯色,器型也不耐看,還不如用玻璃的。
器物,是言說着時代變遷的。唐皇室飲茶,多用金銀器,但陸羽在《茶經》中比較各地瓷器,看重推崇越窯,除了越窯「類玉」、「類冰」外,還因其「青」,「青則益茶」。在唐代,已有深諳茶道的人認為金銀器茶具會影響茶的湯色和味道。北宋文人皇帝趙佶也深愛茶道,寫過《大觀茶論》,認為「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因宋朝鬥茶風氣興盛,黑釉斗笠建盞適宜在鬥茶的時候查看乳白色的茶湯和湯花,「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趙佶《宮詞》)紫砂類茶具直到明代,喝茶方式改為泡茶了,才開始風靡。不過已稍嫌顛倒茶和茶具的位置,「養壺」概念出現了。其前的人,認為紫砂茶具是不宜用來喝茶的,它不僅吸茶味,自身還帶有泥腥氣。
也有些器物器型幾乎不隨時代變化,比如用來醃菜的胎土粗重的罐子,錢兄拾到了宋元的,如何分辨呢?看澀圈的刮釉。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一個匣缽內是罐子疊放着罐子的,就需要在罐底刮去一圈釉。這種疊燒刮釉產生的澀圈是辨明年代的方法之一。另外,古代器物用竹片修足,手工操作,其線條粗獷、韻味十足,是現代機器物無法與之相較高下的。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僅僅為了找到這點區別,嗅出這樣的氣息,練出這樣的眼力,已令我覺得和歷史發生了聯繫,回到了過去。
錢兄並不姓錢,可是大略好古之人,對於錢的態度都是如此極端的吧:忽而仰着頭,睥睨天下,金錢當然是糞土,然而,又錙銖必較,一分錢是九分錢發生質變的轉捩點,當然重要。因此,我給他取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