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小狸最近坐了一趟長途火車,原本二十四小時的車程,由於華中大水而被延長至三十二個小時。在這「漫長」的三十二小時裡,最讓小狸驚訝的,是竟然有那麼多的人會如此的無聊。
僅以小狸所在的硬臥車廂為例,至少在小狸每次前後溜達觀察期間,不僅看紙版書的人為零,看kindle電子書的人為零,聽音樂的為零,看電影的為零,就是玩手機的人都很少,除了一個人用筆記本電腦工作外,其餘絕大多數人都只在做三件事:睡覺、發呆、聊天。
這種現象在最初並沒有引起小狸的太大注意,因為睡覺很可能是之前忙碌終能補覺,發呆很可能是享受放空或思考人生,聊天則更可能是源於恰逢知己。但隨着時間流逝、尤其是進入加時階段後,睡覺的已明顯看出早已睡飽卻仍在堅持,發呆的並沒在享受因為臉上已露出各種煩躁,聊天的也不是投緣因為正滿車廂地找新人搭話。而一路下來,小狸也發現廣大地區的蜂窩信號並不好,上網基本沒戲。換句話說,車上的人們是真的在無聊。沒有了電視,沒有了網絡,人們剩下的,就只有睡覺、發呆和沒話找話。
這讓小狸想起飛機和高鐵,在這兩個場景下,看書、聽音樂甚至工作的乘客會相對增多-但也只是相對,靠發呆和睡覺度過的人仍然很多,但畢竟時間短,所以並不能分辨是需要還是無聊。也許在中國,普通火車真的沒有飛機和高鐵那麼「商務」和「精英」,但學會「不無聊」、學會珍惜時間、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竟然是商務人士和精英的專利嗎?更何況,小狸坐的這趟長途列車並不是開往蠻荒之地,它連接的是中國最繁華先進的兩個大都市,乘客中需要趕時間的在職人員可能少些,但放暑假的學生甚至老師、全職主婦、自由職業者卻非常多,可為什麼會無聊呢?
這又讓小狸想起小時候坐火車,那時候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人們在火車上最常見的消遣方式是看書、看報和打撲克,其中文化人看正經書報,下里巴人則更偏愛車站小販兜售、載滿奇聞逸事的小報小刊。撲克也不是現在的鬥地主和扎金花,它通常屬於學生的群體出遊,玩的多是需要團隊合作的升級或敲三家。那時候的火車眾生相,不知為什麼,不會像現在這麼無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