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培訓宣傳中心主任、研究員黃承偉9日在「生態文明與反貧困」 主論壇上表示,貴州走出了一條既要生存又要生態的新路子。
成功經驗值得推廣
黃承偉援引的數據表明,中國貧困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在地理分佈上存在着很強的耦合性。中國貧困縣的土地面積、耕地面積和人口數量分別佔到生態脆弱地區土地面積的43%、耕地面積的68%、人口數量的76%。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基本上覆蓋了14個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國家禁止開發區域中有43%的區域也位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他指出,在這些生態脆弱地區,難以通過傳統工業化的方式,來推進本地區的減貧和發展,必須走綠色減貧,綠色發展的路子。
黃承偉說,近年來,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既要生存又要生態,既要溫飽又要環保的新路子。他表示,「貴州省的成功實踐值得總結,值得學習,也值得推廣。」
堅守綠色發展理念
黃承偉指出,貴州省屬於經濟實力弱,人均收入低的省份,一直是我國扶貧開發難度極大的區域,是位於全國前列的脫貧攻堅的決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各方大力支持下,貴州把扶貧開發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同時,貧困人口急劇減少。特別是貴州省守護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創新扶貧方式,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批成功做法,許多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脫貧結合的省級樣本。他希望,貴州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程中,始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知行合一,創造出更多的綠色減困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