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不存在的房間

2016-08-25

呂書練

奧斯卡電影頒獎禮近年備受批評,指頒獎禮和得獎作品太主流或商業化,但其實仍有些上乘的小眾之作,以今年為例,最佳電影雖是代表美國主流的《焦點追擊》,但在其他各項提名名單上倒見到多部題材冷門的電影,包括我之前在這裡寫過的變性人之愛《丹麥女孩》和講婚外戀兼同性戀兼忘年戀的《卡露的情人》等,而獲最佳女主角獎的《抖室》(Room)同樣是一部值得關注的冷門電影。

港譯名《抖室》,比台灣和內地的譯名《不存在的房間》和《房間》好,那間既如其諧音「斗室」般大的囚室的確令人感到「顫抖」:一位十七歲的少女喬伊因為自小受媽媽教育,要用善心待人,相信和幫助他人,她於是相信了一位自稱丟失了狗兒的老男人尼克,結果被拐騙而遭囚禁在一個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七年。

其間,她生下名為傑克的男孩(電影一直沒交代其性別,但女人總不准男人碰孩子,每次男人到來,她就叫傑克躲進衣櫃裡)。那個房間也非在僻遠之地,旁邊有不少人家居住,但只有男子有房門密碼。女人一直被鎖其內,內有廚房和沐浴設備,男子不時帶些食物回來,只有屋頂天窗透進來的光線,或向上望到的天空,以及在電視節目上,孩子才看到「外面的世界」。

兩母子就這樣相依為命地在「斗室」中生活了五年。喬伊開始教好奇的孩子認識外面的世界,並策劃如何逃走。她先教孩子裝病,希望在男人帶他看病時借機向人求救,但男人只肯買藥回來。於是,她讓孩子裝死,並用地毯包裹起來,叫男人開車把「屍體」扔掉。結果,裝死的兒子終於從男人的車上逃了出來,警察也救出了喬伊。

但故事並沒就此完結,回到家跟父母團聚的喬伊雖感受到親友的熱情,卻為不幸遭遇耿耿於懷,尤其是父親無法接受傑克這個外孫,她一度自殺。幾經掙扎,她終於和兒子回到囚室看看,向過去告別。

這是涉及性罪案的電影,但編導沒去渲染情節的慘烈,而着重刻畫遭性侵者的心理變化及其母性,並以一個無辜孩子的眼睛帶出故事。看得令人揪心和感慨之餘,也促人思考:人生中的意外無法預料,一旦發生了,如何面對並走向未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