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傳統思維是局限於短期,試圖透過調整短期息率,達至特定經濟目標。但目前各央行官員面對角色上的轉變,在面對經濟預期增長低、持續通縮、企業投資意慾不足等大環境下,聯儲局正苦思財政及生產力等長期政策,承擔守護經濟長期增長的責任。
事實上,各國央行均同意貨幣政策只有短期效用,對長期經濟增長及提高生產力作用不大。有意見認為,隨着世界經濟出現新形勢,央行可打破數十年的傳統,考慮採用非常規政策工具,例如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永久實施負利率,甚至大規模向市場注入現金,從而刺激通脹。
曾擔任聯儲銀行行長的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經濟系教授克羅什內爾表示,他2009年離開聯儲局時,局方只想維持超低利率一段時間,相信無人會想到維持了7、8年。但他承認,要求聯儲局設定政策目標及運用適當工具處理長期問題,並不容易,「若要求央行做一些長遠事情,那什麼是正確框架,資產負債應如何,目標是什麼,還有用什麼工具實現?」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