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駁「港獨偽命題論」
鄧 飛 教聯會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當前來說,「港獨」問題本身未必是最難治的,最難治的反而是對待「港獨」問題的輕慢態度。對於既違反法律,又不合情理的「港獨」言行,固然應該抱持輕蔑的態度。但是,輕蔑對待,不等於輕慢對治!輕慢的態度,不但會低估了「港獨」思潮有惡化蔓延的趨勢和嚴重性,而且徒然增加思想混亂,甚至變相迎合了「港獨只是言論自由」的政治語言偽裝論調(也就是本地粵語所說的「語言偽術」)。而這種輕慢態度,則集中反映在所謂的「港獨偽命題論」之上。
「港獨偽命題論」的一個很炫目的觀點是:本來「港獨」沒有人提的,即使提也就是那麼幾個閉門造車的大學生而已,但現任特首卻高調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上脫稿宣示反「港獨」,結果反而激起回響,更多人因此而投入到「港獨」的討論甚至宣示支持之中。套用禪宗偈語,簡單說就是「本來『港獨』無一物,特首自己惹塵埃。」筆者雖然並無統計,但估計持這種論點的人也為數不少,所以值得深究一番。
對「港獨」息事寧人是自欺欺人
第一,特首在宣讀施政報告時就這麼一說,就足以把本來幾乎沒有市場的「港獨」,一下子煽成大範圍討論、越來越支持「港獨」表態和組織「港獨」團體等現象?請細心想想,就算真是如此發生的,這種「一言興(城)邦」式的「港獨」言行井噴現象,能說是一種正常現象嗎?就這麼一句話,就能激發起大面積的「港獨」言行?各位讀者不覺得很詭異、很難讓人置信嗎?「港獨」思潮和言行的出現和發展,必然有其內在邏輯和因素,絕不可能僅僅因為一個官員的片言隻語,就一下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無端生發出來。
第二,也有觀點認為,就算「港獨」論點在特首表態反對之前已經存在,例如2014年香港大學《學苑》雜誌提出「香港民族自決論」,特首以及建制派人士也沒有必要大張撻伐,因為這反而激起反對派和激進分子更多的回應,從而有更多的機會加倍宣傳「港獨」,現在之所以「港獨」成風頭,就是因為特首和一些建制派人士過度反應所造成的。
這種論調聽上去似乎比上述的「一言興邦」論更合理,其實也是經不起深入討論的。不妨反過來思考一下,如果特首和建制派人士對「港獨」言論不作任何反應,視若無睹,「港獨」言行就會自動熄火,從此偃旗息鼓嗎?如果這種「靜默戰術」真的能達到不戰屈人、讓對方消聲的效果,那何不來個擴大化── 用「靜默戰術」來對待一切反對派的言行,看看反對派會不會因為這樣而從此銷聲匿跡?敢不敢試一試?
「佔中」演變殷鑒不遠
從操作層面上看,以「靜默戰術」或者說冷處理之所以行不通,是因為它完全沒有考慮到一個傳播學上的重要因素:包括「港獨」支持者在內的整個反對派陣營,不僅在傳統媒體上佔盡話語權優勢,而且在網絡新媒體上也比建制陣營早着先機,發展得更加迅速和具有更大的傳播規模效應。換句話說,反對派要傳播包括「港獨」在內的任何一個新理念、新觀點和新論述,完全可以在不理會建制陣營有沒有回應的情況下自編自說,反覆傳播。「港獨偽命題論者」所謂的建制陣營越是高調反「港獨」,越是給了「港獨」宣示的機會,完全站不住腳。因為對方根本就無需建制派給予發言機會,對方本身就掌握了新舊媒體的絕對優勢話語權!
回想2013年初,尚未為市民熟悉的戴耀廷炒作「公民抗命」、「和平佔中」概念,當時反駁他的人也不多,更多的是像現在的「港獨偽命題論者」,表示嗤之以鼻。結果這個概念慢火細燉了一年半,最後在2014年下半年釀出一場數以萬計人捲入、持續79天的違法「佔領」行動!殷鑒不遠。
放縱「港獨」思潮 民意恐轉變
「港獨偽命題論」的最後一個觀點是,有強大的中央和駐軍在,同時廣大香港市民也不會支持,「港獨」不可能成事;既然不可能成事,那就不必對「港獨」反應過激。目前來說,廣大香港市民的確不支持「港獨」,但假以時日呢?尤其是如果「港獨」組織和推動者沒有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港獨」言論又肆無忌憚地四處傳播的話。別忘了今年6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及民意調查中心公佈的民調結果:有4成年輕人支持「港獨」!所以筆者才說「假以時日」,如果對「港獨」仍然無所作為的話,社會民情,世態人心,潛移默化,不可輕斷。看看李登輝上台之後,放縱「台獨」言行發展,今天支持「台獨」的民意比例,不容低估。
可能還有論者不服,說香港還有駐軍在,「港獨」怎可能鬧得了!筆者只想說一句:如果「港獨」勢頭蔓延到非要出動軍隊才能解決的話,那麼香港特區乃至整個中國,又將要付出什麼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巨大代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