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三次登基終貶庶 溥儀文物展 滄桑人生路

2016-09-14
■溥儀第一次登基時使用的龍袍。■溥儀第一次登基時使用的龍袍。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人生跌宕起伏,而且每次的轉折都顯現出中國歷史的變遷和滄桑。在香港海防博物館舉辦的「天子.公民-末代皇帝溥儀」展覽以一件件文物展現了溥儀的人生經歷,同時也將中國歷史的曲折透過這樣一位末代帝王的生活足跡展現出來。■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是次展覽由康文署與吉林省文物局合辦、海防博物館與內地偽滿皇宮博物院聯合籌劃。整個展覽期將去到明年的二月。參觀者可以透過對一件件展品、文物的觀察,體會到末代皇帝溥儀從天子走向公民的人生軌跡。

三次登基:逆流而動

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實際上有過三次登基的經歷。只不過,這三次登基,均因為與歷史潮流相背離,而最後都歸於失敗。

溥儀第一次登基是在1908年的冬天。當時,光緒皇帝過世,慈禧太后在臨死前指定溥儀登基。當時的溥儀只是一個孩子,他的父親成為了攝政王。但是,此時的清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面對立憲、革命的呼聲,滿清貴族選擇了逃避。最終,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推動下,溥儀失去了自己的皇位,於1912年宣佈遜位。

失去皇帝榮耀的溥儀仍舊居住在皇宮之中,在今次的展品中,有不少展品--例如溥儀使用過的照相機等,都從一個側面展現出溥儀當年在北京紫禁城的生活歲月。從展品可見,雖然他也在生活層面上追求西化,並且受到自己的老師莊士敦的影響而練習英語及學習國際時事。但是,後兩次登基的經歷證明,當時的溥儀成為了逆流而動的象徵。

1917年,因為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軍閥張勳進入北京,發動了政變,宣佈重新擁立溥儀為皇帝,溥儀再一次登基。但是,這次登基遭到了全國上下的反對,人們已經接納了民主共和作為國體,不能容忍帝制的復辟。因此,僅僅十幾天,就在全國的討伐聲中宣佈退位。第三次登基的溥儀則完全是為了個人的私利、在滿清遺老遺少的唆使下,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地區之後,於1934年成為了偽滿洲國的皇帝。但事實上,他只是日本軍部的傀儡。最終,日本的戰敗也終結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涯。

偽滿歲月:傀儡與木偶

在是次展覽中,展出了溥儀在偽滿洲國時期的文物,包括偽滿洲國的勳章、貨幣以及使用的餐具等。表面上看,溥儀是偽滿的皇帝,但是連部分餐具都是日本訂製,可見日本軍部才是偽滿當時的實際控制人。

歷史上的溥儀,在偽滿時期,是日本人侵略中國的工具,包括臭名昭著的細菌部隊731所進行的人體試驗。這一切,幾乎都發生在溥儀擔任皇帝的偽滿洲國之下。而在歷史中,作為傀儡的溥儀,實際上也只是一個沒有自由的工具。他不能夠自由出入皇宮,不能夠自由選擇任命官員,不能夠自由地發佈命令。甚至,連他在偽滿的皇宮,最後擔任警衛的,也是日本軍隊。

在日本戰敗之後的東京審判上,溥儀作為證人,指證日本的侵華罪行。但他自己在這一段歷史中,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溥儀自己也作為戰犯,後來在中國接受改造。

在今次展覽中,有兩件展品特別引人注目。一個是溥儀當年在紫禁城大婚時,身穿的龍袍。當時溥儀雖然已經遜位,但是根據民國政府的優待條例,他仍然享有皇帝的尊號、居住在紫禁城。溥儀第一次大婚,皇帝派頭一點也沒有減少。另一個展品,是溥儀在1949年之後的結婚證明文書。此時的溥儀,已經是平民,準確地說,是公民。這兩件不同的展品,顯現出時代的變遷和滄桑。

從帝王的婚姻到平民的婚姻,不僅是中國歷史的轉變,也是文明的進步。溥儀恰好是這種進步的見證者。他的一位前皇妃,因為抗拒幽暗的生活,而在天津選擇與溥儀離婚,一時成為民國時代女性解放的代表。而作為正室的婉容,最終也難逃悲劇的下場。

時代的發展不可逆轉,從天子到公民,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是不能夠倒退的潮流。溥儀滄桑的一生,便是這一時期的歷史寫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