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天文學家創新招睇宇宙

2016-09-28
■左起:奈傑爾.希欽、胡達.佐格比、艾德里安.伯德、梁振英、雷納.韋斯,以及基普.索恩。另一位天文學獎得主羅奈爾特.德雷弗因病未能出席頒獎禮,由親友代領。■左起:奈傑爾.希欽、胡達.佐格比、艾德里安.伯德、梁振英、雷納.韋斯,以及基普.索恩。另一位天文學獎得主羅奈爾特.德雷弗因病未能出席頒獎禮,由親友代領。

3學者設計LIGO奪邵逸夫獎 特首主持頒獎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2016年度「邵逸夫獎」昨晚舉行頒獎典禮,由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主禮,並向6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頒發獎項。其中,由天文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等人構思和設計「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成功直接觀測到100年前愛恩斯坦預言的重力波,開創了觀察宇宙的嶄新方法而廣受全球關注。而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則分別表彰有關學者成功發現引致蕾特氏症的一類基因和蛋白,以及對幾何學和表示論等的貢獻。3個獎項的得獎者,各可獲得獎金120萬美元(約936萬港元)。

「邵逸夫獎」今年進入第十三屆,是國際科學界年度盛事,一直廣受學術界及社會關注。昨晚在灣仔會展大會堂舉行的頒獎典禮邀請梁振英主禮及頒獎,獎項創辦人邵逸夫夫人方逸華、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簡悅威,特首夫人梁唐青儀以及約500名學界和社會知名人士,包括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港大校長馬斐森、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科大校長陳繁昌及教大校長張仁良等人亦有出席。

簡悅威代表大會致辭時表示,「邵逸夫獎」按邵逸夫的意願在2002年成立,以表揚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並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而自首屆獎項以來,很多得獎者在其他極具名望的國際性獎項如諾貝爾獎也獲得殊榮,令人欣喜。

證動力波存在 探索宇宙新途

今年獲獎科學家共有6人,其中3人獲天文學獎,包括羅奈爾特.德雷弗、基普.索恩以及雷納.韋斯。他們3人用了超過40年時間構思和設計的LIGO,今年初宣佈首次成功直接觀測到100年前愛恩斯坦預言的重力波;LIGO最近再次成功偵測到兩個質量為太陽數十倍的黑洞合併,確認重力波於宇宙可以頻頻出現,被譽為天文學上最有意義的發現之一,同時為人類觀察宇宙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法。

基因蛋白解頑症 引概念貢獻數學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艾德里安.伯德以及胡達.佐格比;他們發現一類基因和蛋白,有關蛋白可影響基因調控的化學改變,並發現當中基因突變的過程是導致發育障礙疾病的蕾特氏症的主因,有助科學家進一步破解治療蕾特氏症的更多機理,亦為蕾特氏症患者帶為佳音。而奈傑爾.希欽則在幾何學、表示論和理論物理學的基礎上引入了很多基本概念和技術,貢獻極大,因而獲頒授數學科學獎。

多名得獎者在典禮上發表得獎感受。基普及雷納均坦言,構思及設計出LIGO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慶幸40年來與羅奈爾特3人互相扶持,以及有一眾LIGO的研究員一起合作,令許多難題迎刃而解。對於LIGO為世人探索宇宙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渠道,並獲得是次邵逸夫獎,他們深感榮幸。

胡達則憶述,清楚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見到患有蕾特氏症的女孩,其身體機能已隨年齡漸漸退化,令她感心痛,但亦鼓勵她立志要找出當中的機理,「所以能有今次的成果,除了要歸功於一眾研究員,還有一班作為研究個案、協助我研究的蕾特氏症女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