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東院多招減術後靜脈栓塞見效

2016-10-03
■鄭瑩璋(左一)說,術後出現深層靜脈栓塞的病人數目減至2014/15年度的6名。左二為何先生。鄺慧敏  攝■鄭瑩璋(左一)說,術後出現深層靜脈栓塞的病人數目減至2014/15年度的6名。左二為何先生。鄺慧敏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鄺慧敏) 骨科病人進行全膝及髖關節置換術時,血管及軟組織等容易受損,術後出現深層靜脈栓塞的機會為18.1%至31%。為減低病發機會,東區醫院自2010年起引入一系列防護措施,包括讓病人使用抗血栓襪、抗凝血劑、風險評估及老年人防脫水計劃等,術後出現深層靜脈栓塞的病人數目,由2010/11年度的17名減至2014/15年度的6名。

該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署任部門運作經理莫浪秋指出,骨科病人是患上深層靜脈栓塞的高危一族,特別是進行全膝及髖關節置換術的病人,由於手術時間長、病人需屈膝個多小時,影響血液流通,加上手術時容易導致血管及軟組織等受損,血液有機會在受損的血管壁內停留,造成深層靜脈栓塞,如血栓流走至心臟、腦部等,隨時出現心臟病及中風。

2010年引入防護措施

有見及此,東區醫院骨科病房早於2010年引入一系列防護措施,該院骨科註冊護士林華娜表示,醫護人員學習為病人應用抗凝血藥、抗血栓襪、利用氣壓式血液循環驅動器助血液回流等,以防病人出現深層靜脈栓塞。

該院骨科顧問護師鄭瑩璋補充指,若病人缺水,血液濃度較高,則栓塞機會較大,故院方去年9月設老年人防脫水計劃,所有將進行骨科手術的65歲以上病人,均會在手術前量度其腎功能指數,若病人有脫水傾向,醫護人員會督促病人多喝水或向他們輸液,加快血液流動。

鄭瑩璋又說,該院每年進行約200宗全膝及髖關節置換術,透過上述措施,術後出現深層靜脈栓塞的病人數目,由2010/11年度的17名減至2014/15年度的6名。不過,他承認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因深層靜脈栓塞的病徵不明顯,或有更多病徵不明顯的病人未被診斷。

現年69歲的何先生16年前進行左膝關節置換術,因左膝經多年磨損,今年7月再度進行手術,並接受了一系列防護措施。他表示,以前手術後個多月仍未消腫,今次手術後兩個月已經活動自如,而且進行物理治療時痛楚較從前減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