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思旋天地:認清減功課的真意

2016-10-06

思 旋

家長和學生面對功課、學業壓力已到臨界位,學界開始推行無功課日、減少測驗次數、加長功輔堂課節等。這當然是好開始,成人驚覺孩子學習模式和方法需要轉變。在學生學習壓力問題上,減少功課量和測考次數始終只能治標,想藥到病除,還是要思考病頭來源。

第一、做功課目的:功課(Homework)意指老師給學生在課堂外加強所學技巧或知識。功課壓力,一是量的問題;二是程度問題;三是意義問題。我們要反思給予學生功課在這三個方面是否合適。不少人提出華人社會太多抄寫功課,這一點可要代其平反,漢字是方塊字,英語是拼音字,學習方塊字需要透過書寫才能掌握其形,抄寫是難免的,所花時間必比外國人多。不少外國人也對華語地區特別是香港學生歎為觀止,年紀小小能夠掌握兩種不同語言系統,能說能寫,可說是日子有功。

第二、測考壓力:測考與功課也是異曲同工,測驗、考試目的何在?考試評估目的是記錄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水平,有助於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好的考核,能真正反映學生能力,而且能找出學生學習的盲點。

功課與測考確實也有其價值,胡亂改動只會製造另一場風暴。我們要關注學生做功課時間減少,溫習測驗次數減少,孩子可會空閒一點嗎?行內人當然明白功課量大多是家長要求的,曾有家長要求學校給多點假期功課,因為孩子放假太閒了,浪費光陰。「珍惜光陰」是家長對孩子的首要家規,校內課業少了,家長自然要為孩子規劃課外時間表,一加一減,屆時家長投訴香港教育愈辦愈差,所以自掏荷包,為孩子進補。

同工們,我們任重道遠,請直接告訴家長,減少功課和測考是希望大家放下課本,陪孩子到郊外走走或一起好好享受一頓晚餐,而不是讓學生有時間去上更多補習班。教學工作交給學校,陪伴孩子工作就要靠家長了,停止成為孩子快樂童年的殺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