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鄧偉明、杜法祖)一度收斂的電話騙案近月再度飆升,受害人並有年輕化趨勢,本周更一連兩日有多達6人中招,其中1人被騙高達900萬元,而受害人不少是居港或暫居港的內地學生及專業人士。警方昨日指,假冒內地官員的騙徒,會以「五步曲」行騙,將進一步加強各渠道防騙宣傳,並呼籲銀行及兌換店業界發揮「守門員」重要角色,遇有可疑提款及匯款個案即提醒事主,甚至報警求助。
受害人趨年輕化多涉新來港者
根據警方統計數字,今年1月至9月,全港電話騙案共有732宗,其中假冒內地官員有359宗,佔49%,「猜猜我是誰」則有232宗(32%),虛構綁架有133宗(18%),而9月的成功行騙案件由8月的50宗急升至108宗,增幅達兩倍多,涉金額逾3,000萬元。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三隊主管譚威信總督察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分析顯示,近期的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更是居港的內地專業人士或暫居港的內地大學生。而假冒內地官員行騙手法萬變不離其宗,騙徒會以「五步曲」逐步騙取受害者信任和個人資料,最終騙走金錢。
有騙徒則會令事主相信已接受保密令監管,不能與外界聯絡,騙徒隨後再致電事主家人聲稱事主已被綁架等,由於事主家人無法與事主聯絡,因而信以為真繳付贖款而受騙。
為打擊不斷發生的電話騙案,警方將進一步加強各渠道防騙宣傳,在針對本地學生、暫居港的內地學生、居港或暫居港的專業人士方面,會主動聯絡非政府組織,如學校的學生會、學生事務處、各個出入境口岸、內地學生聯會、各個專業人士團體及社交平台等,宣傳防騙訊息。
警方並會與入境處合作,透過傳媒機構及各社交平台加強防騙宣傳。由於受害人主要透過銀行和匯換店匯款到戶口,故亦呼籲業界做好「守門員」的角色,有懷疑時多問兩句提示或報警。
入境處不會撥預錄語音致電
警方重申,入境處不會向市民撥出預錄語音電話,內地執法人員亦絕不會以電話或透過網絡索取當事人的個人賬戶、密碼,或索取保證金以證清白,更不會在網上發佈通緝令。
入境處亦表示,非常關注有不法之徒偽冒該處發出來電,鑑於騙徒不時改變詐騙方式。該處一直與執法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加強阻截及打擊此類罪行,及不時透過各種渠道向大眾宣傳,提醒市民須對可疑的來電提高警覺以防受騙。
入境處續指,已在查詢熱線電話2824 6111中加入一段新錄音,提醒市民小心可疑來電,又強調該處撥出的電話不會顯示2824 6111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