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養生坊 > 正文

百草匯:葎草

2016-10-16
■葎草■葎草

葎草別名勒草、澀蘿蔓、割人藤、苦瓜蘑、鋸鋸藤、五爪龍、老虎藤、拉拉藤、拉拉秧、拉拉蔓、過溝龍等。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長達數米,有倒u刺。葉對生,掌狀5深裂,稀有3至7裂,邊緣有鋸齒,上面生剛毛,下面有腺點,脈上有剛毛;葉柄長5至20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腋生;雄花成圓錐狀花序,有多數淡黃綠色小花;萼片5,披針形;雄蕊5,花藥大,長約2毫米,花絲甚短;雌花10餘朵集成短穗,腋生,每2雌花有1卵狀披針形、有白毛刺和黃色腺點的苞片,無花被,花柱2。果穗呈綠色,鱗狀苞花後成卵圓形,先端短尾尖,外側有暗紫斑及長白毛。瘦果卵圓形,長4至5毫米,質堅硬。花期7月至8月。果期8月至9月。生於溝邊、路旁、荒地。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全草含木犀草素、葡萄糖銦B膽鹼及天門冬醯胺,其他尚有揮發油、鞣質及樹脂。毬果含葎草酮及蛇麻酮。葉含0.015%大波斯菊獺B牡荊素。揮發油中主要含β-葎草烯、石竹烯、α-玷巴烯、α-芹子烯、β-芹子烯和γ-畢澄茄烯等。

一、性味

1.《別錄》:味甘,無毒。

2.《唐本草》:味甘苦,寒,無毒。

二、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消瘀、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瘧疾、腹瀉、痢疾、肺結核、肺膿瘍、肺炎、癩瘡、痔瘡、癰毒、瘰鬁。

1.《別錄》:主瘀血,止精溢盛氣。

2.《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及生汁服之。

3.《本草衍義》:治傷寒汗後虛熱,銼研,取生汁飲一合。

4.《綱目》:潤三焦,消五穀,益五臟,除九蟲,辟瘟疫,敷蛇、蠍傷。

5.《安徽藥材》:治失眠;洗痔瘡。

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錢至6錢(鮮者2至4O);或搗汁。

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四、附方

1. 治膏淋:葎草搗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頓服,當溺如白汁。(《本草圖經》)

2. 治砂石淋:鮮葎草莖四至五O。搗爛,酌加開水擂汁服。(江西《草藥手冊》)

3. 治新久瘧疾:葛葎草一握(去兩頭,秋冬用於者)、琱s末等分。以淡漿水二大盞,浸藥,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盞,分二服,以吐痰癒。(《本草綱目》)

4. 治久痢成疳:葎草幹蔓搗篩,量多少,管吹穀道中。(《本草圖經》)

5. 治痢疾或小便淋瀝,尿血等:鮮葎草二至四O。水煎,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6. 治癱,遍體皆瘡者:葎草一擔。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漬瘡。(《獨行方》)

7. 治烏癩:葛葎草二秤(銼,細淘),益母草一秤(銼,洗淘)。用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漉去滓,盆甕中浸浴一時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時辰久方出,勿令見風,明日復作。如入湯後,舉身瘙癢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動,食頃漸定。後隔三日一浴。其藥水經浴兩次即棄之。(《聖濟總錄》葛葎草浴方)

8. 治皮膚瘙癢:葎草適量,水煎熏洗。(《江西草藥》)

9. 治癰毒初起(皮色不變,硬腫不痛):葎草鮮葉一握。以冷開水洗淨,和紅糖搗爛,加熱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10. 治瘰鬁:葎草鮮葉二O,黃酒二O,紅糖四O。水煎,分三次飯後服。(《福建民間草藥》)

11. 治小兒天泡瘡:割人藤煎水洗,每日一至二次。忌魚腥發物。(《江蘇藥材志》)

12. 治蛇、蠍螫傷:葎草鮮葉一握,雄黃一錢。搗爛敷貼。(《福建民間草藥》)

13. 治痔瘡脫肛:鮮葎草三O。煎水熏洗。(《閩東本草》)

14. 各種癌症:腎癌、膀胱癌、肺癌、大腸癌。

文:郭岳峰 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主任中醫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