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文化內戰

2016-11-23

--美國傳統價值的反撲

何志平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特朗普的「意外」當選,不但揭露了美國貧富差距族群矛盾日益惡化的現象,同時也掘出了美國本土長期掩埋在「政治正確」之下的價值衝突。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內戰正在開打。忍受了幾十年來北部文化左翼鼓吹的自由普世價值之後,美國中南部選民,決心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來一次絕地反擊,以捍衛美國傳統價值和基督教家庭倫理。

這次選舉,顯示出美國兩黨政治形態已然發生了顯著的轉變。冷戰之後,克林頓為了開拓民主黨票源,在「第三道路」的旗幟下,慢慢向中間靠攏,民主黨也慢慢由代表基層利益的傳統左翼政黨,變為以城市知識中產為重心的自由價值政黨,以吸納少數族裔、左翼藝術家、學院派精英、文化馬克思主義者、女權主義者、LGBT群組等的支持。他們擁抱國際主義,崇尚環保生活,追求種族、婦女以及性取向的平等權利。無疑這些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然而有時過分強調「政治正確」,手段過猶不及,例如視傳統基督教家庭倫理如無物,主張「黑就是美」、「女人比男人強」、「墮胎不單合法而且符合道德」等等,卻很易激起擁抱傳統價值的中南部白人反感。

特朗普勝選宣告美式民主破產

相對於民主黨的價值化轉向,共和黨的中高層可能仍然代表了大企業和華爾街精英利益,然而一般的共和黨員卻並沒了非常明顯的意識形態,除了美國的傳統價值。很多生活在中南部鄉郊的白人,仍然堅守茪W世紀50年代的美國夢,嚮往電視劇《父親最清楚》(Father Knows Best)或者《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所描繪的生活︰在近郊買一處宅院、擁有一輛雪佛蘭或福特汽車、男人朝九晚五外出工作、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感恩節與親友切火雞、聖誕節交換賀卡、周日到教堂崇拜、社區罪案率低、所有人樂也融融......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發現了附近搬來了幾戶非裔美國人,然後是墨西哥人,接蚆晹麥國人和中國人,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只知道男人的工資長期沒有增長,後來更因工廠結業而要領取救濟金,兒子在學校與拉美裔同學打架,社區治安轉差......他們開始質疑,究竟是誰批准移民搬進來的?是誰令工廠結業?又是誰搬出政治正確的一套語言,令他們敢怒不敢言?

這個時候,特朗普出現了,他一改民主共和兩黨精英的那套小資語言,打破種種政治不正確的禁忌,聲言要防止穆斯林進入美國,主張在墨西哥邊境興建圍牆、警告要懲罰墮胎女性,誓言要重振美國工業,讓美國再次偉大。在此感召下,大批中南部的鄉郊白人投票給特朗普,同時也投了給美國的傳統價值,以及屬於他們的美國夢。

自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來,美國左翼長期主導了文化價值的話語權,慢慢發展出一套至高無上的意識形態,除了美國本土之外,還要出口至其他地方,他們甚至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看成是當代「普世價值」的守護者,並以「政治不正確」之名打壓所有異議人士,包括那些擁抱傳統美國價值的鄉郊白人,將他們所堅守的那些傳統價值,看成是無知落後的意識形態,亟待「教育」和「啟蒙」。特朗普的勝選,猶如一家價值批發公司「火燒後欄」,同時宣告了美國民主傲慢的破產,美國將由「自由國際主義」,轉向「傳統國家主義」,大大削弱其在海外推銷「普世價值」的軟實力。

香港應行文化包容的中庸之道

這對香港而言,也有非常重要的啟迪作用。受到美國的影響,香港近年也正在急速左傾。社會自由派精英,如一些傳媒、學者和非政府組織人員,紛紛在「普世價值」的旗幟下主打環保、婦女和性別議題。在香港,任何人都有權提出自己的觀點,不過,自由表達的前提是尊重,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傳統,不應動輒以「普世價值」為名,否定傳統價值和家庭倫理。近來一些極端本土右翼政團的冒起,正正是對這些左翼「普世價值」政治正確的反撲。

我經常說,文化是包容,文化更是堅持。我們要接收新的現代元素,更要努力更新傳統觀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我們一直強調集體、團結、奉獻、義務、承擔、責任、慈愛與和諧,西方則信奉個人權利、個人成就、自由、平等、效率與公義。其實,這兩套價值觀並非互不相容,反而能夠相互補足、充實和完善。

在這一方面,中華文化憑荂u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內在生命力,正正能夠消弭矛盾,糅合不同文化。吸收別人的,也維護自己的,在擁有西方先進「價值」之餘,也有東方有容乃大的胸襟;結合東西方價值,努力自主創新,既更新東方文化,也更新源自西方的現代性。我叫這個為「雙重的文藝復興」,既復興西方價值,更復興東方價值。

因此,無論是美國還是香港,在彌合社會價值,重建身份認同方面,都要重新思考,高舉文化包容,尋求中庸之道,尊重並糅合各種文化之長,在文化內戰爆發之前,找到超越民粹主義憤怒的解決方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