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對中史教育的三點建議

2016-12-08

龍子明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根據教育局統計的數字,高達89%的中學在初中課程中有開設獨立的中史科;另外只有約11% 是以不同形式,例如「歷史及文化科」方式教授中史。但是,社會普遍認為現今年輕人中史教育不足,導致新一代因不知歷史而對國家產生誤解甚至抗拒。更嚴重的是,這使「港獨」思潮在青年人中有了市場,一些排斥國家民族的行動和謬論,竟然在青年學生中謬種流傳。針對中史教育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三方面建議。 

第一,增加中史科課時。中史科目前的首要問題是課時不足,中史科被不少學校以至家長視作「閒科」,不斷把中史科課時擠壓。結果,縱使中史科在客觀上已是「必修」甚至「獨立」成科,但由於課時不足,授課難以保持質素。在課時不足情況下,教師難以完整地教授整個課程。因此,雖然高達89% 的中學在初中課程中有開設獨立的中史科,但由於課時不足,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建議施政報告提出增加中史科課時的措施。 

第二,實現中史專科專教。不少教授中史科的老師,僅由其他科的老師兼教,許多不是主修歷史出身。現時在中、英文科已嚴格實施「專科專教」。既然重視中史教育已是社會主流意見,施政報告應在加強師資培訓,以至教席等問題上作出安排,作為課程改革的一大方向,盡早實現中史專科專教。

第三,中史課程修訂應廣泛聽取意見。現時初中中國歷史課程大綱自1997 年已沿用至今,早應修訂,以配合社會環境變遷與學生學習需要。以往初中中史科課程被指枯燥,與課程過分偏重朝代更替有關。修訂逾兩年的初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首次納入初中中史科的「香港發展」,將涵蓋本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前後的角色、回歸後的香港發展、淪陷與日佔時期等本地史。以往集中朝代更替與治亂興衰的古代史內容則會濃縮,我認為這一方向正確。政府將在明年中,就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的具體細節及推行安排進行第二次諮詢,政府應廣泛聽取意見,做到透明公開。政府應誠心誠意推廣中國歷史科,不是「監人去讀」,而是將學中史的時間定下來、教中史的方式改進,令學生對這科有興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