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專題 > 正文

創科邁步 港青上流

2016-12-12
■吳永嘉認同創科業為本港再工業化重要發展方向,建議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協調多方落實政策。 曾慶威  攝■吳永嘉認同創科業為本港再工業化重要發展方向,建議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協調多方落實政策。 曾慶威 攝

吳永嘉倡落實「再工業化」 協調商校助科研成果商品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岑志剛)「再工業化」已成本港各界愈來愈重視的議題,若成功實施,可成為本港強勁的增長引擎,為青年拓展上流機遇,而創科產業將是本港再工業化的重要方向。立法會工業界議員吳永嘉認同創科業為本港再工業化重要發展方向,建議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協調多方落實政策,並放寬《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容許工廈作辦公室用途,以及協調商界及大學交流,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本報記者訪問了三間本地創科企業,他們在醫療、智能家居及機械人運用領域均取得成就,代表本港企業有能力「植根本土,面向世界」。

吳永嘉表示,過去三十年,本港工業生產鏈陸續北移珠三角,成為港商工業聚集地,但不代表香港沒有工業,只是形式轉換為「前舖後居」。他解釋工業由很多部分組成,在內地設廠生產是其中一部分;但是不少港商仍在香港設置辦公室、進行產品設計、洽談生意及向銀行融資等。他認為本港具備完善法律基礎,而且尊重知識產權,加上海關執法嚴謹,這些都是本港發展再工業化的優勢。

建議成立跨部門小組統疇

吳永嘉指出,再工業化牽涉範圍廣泛,由商貿、土地、勞工、稅務、金融、教育以至環保等範疇,「如科學及應用範疇牽涉更改教育體制,需要高層次統籌。」他建議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協調不同政府部門。他也擔心負責處理的官員未必有從商經驗,未能掌握市場脈搏,故歡迎政府主動與業界溝通,「業界會很樂意提供意見,因為業界也想落實再工業化的概念。」

吳永嘉又提到,本港現時仍沿用數十年前制訂的《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之下「工業用途」的定義,七成空間必須用於生產,而財務、辦公等則不計算在內,隨虓~界的營運模式改變,不少新興行業及新型經濟活動亦選擇使用工廈的空間,若嚴格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現時很多工廈用戶都未必符合「工業用途」的定義,理論上已違反了工廈規例,顯示「工業用途」的定義大大落後於產業發展需要。

因時制宜放寬「工業用途」定義

他建議政府應因時制宜,放寬「工業用途」定義,將管理、市場推廣、展銷、售後服務以及創意媒體等工業納入「工業用途」的範疇,配合產業多元發展及再工業化,否則這些工業都要補價方能在工廈運作。

本地大學科研成就出色,但一直被指未能與下游接軌。吳永嘉認為,本地大學很多時未能了解商界需要,錯失科研商品化機會,「大學作為研究者,在科技應該走得更前,如果懂得換位思考,了解科技如何應用在生產工序,科研才更貼地,才可做到商品化。」他以納米技術為例,現時應用在製衣和電子產品生產上,是成功的商品化。

大學科研與生產環節密不可分,他表示,中華廠商會多年前與理工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合作,安排學生到會員公司實習,但會員公司提供的實習位有限,建議政府協調商界及大學,資助更多學生到商業公司實習,推動院校將科研成果變成產品。

料小批次生產成未來趨勢

為了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科技園擬改裝大埔工業h的多層工業大樓作智能生產,並於將軍澳工業h發展先進製造業中心及數據技術中心。

吳永嘉表示,因應市場訂貨模式改變,減少大訂單、小批次生產將成未來趨勢,相信多層工業大廈有助業界適應,而大埔工業h接近黃崗口岸及文錦渡口岸,配合日後港珠澳大橋落成,具備運輸優勢,「無論是由內地進口原料或運回內地作為市場,也很方便。」

吳永嘉透露,他上月初代表業界與特首會面,對明年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提出建議。他希望政府的「再工業化」定義可以寬闊一點,將傳統工業也納入其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