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慶
徐轉的水車、潺潺的溪流、村頭的榕樹、龐大的土樓,連同祥音繚繞的媽祖廟......每每踏入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客家土樓核心區所在地、中國十大古村落之一的龍岩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時,這一切,總讓我覺得這裡氤氳茪@種溫馨的氣息。
這一次,我是來尋找江月娥的。當我告之此次來意,同行一個年輕人笑了起來:「怎麼找啊,她是故去多年的人了。」我故作神秘把食指豎在嘴邊,輕聲地說:「沒有啊,她還在村裡,活得好好的,今天我就要找到她。」
對於江月娥,我僅知道她是出自書香門第,出生在最大土樓高頭鄉的承啟樓,上世紀一零年代嫁到洪坑村一戶有錢人家,後來夫婦雙雙到南洋創業,日子過得富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的鐵蹄踏入南洋,夫婦倆為避戰亂,無奈帶茪限茷臚l回到洪坑村。回來不久,一場瘟疫,帶走了她的公公、婆婆、丈夫、弟弟、弟媳。她為撫育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經常為別人挑貨掙取腳力錢,獨自帶大了五個親生孩子、三個外甥,並把這些孩子送入學堂,都培養成了有用之才,江月娥用弱小的身軀支撐起一片藍天。我想了解,這個傳唱千遍、百善一身的江月娥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初春的陽光最是柔軟,行走在和風吹拂的村道上,呼吸茞M新的氣息,令人沉迷於遠遠近近飄忽的暖意裡。我首先來到遐邇聞名的「振成樓」尋找江月娥。這座迷醉眾多遊客的振成樓,是美輪美奐客家土樓的代表作之一,由洪坑林氏21世林鴻超兄弟等人在1912年建造。當時的永定是重要煙區,他們依靠做煙絲、煙刀發了大財,花費八萬光洋蓋起了此樓。相較於數百上千年歷史的其他土樓而言,它還顯得年輕,但它是按《易經》的「八卦圖」佈局建造的,其內部仿西洋式裝修,「外土內洋」的建築風格,在眾多土樓中顯得罕見,古樸而又時尚,贏得了「土樓王子」美譽。
漸近便是振成樓門口了。「振綱立紀,成德達才」,這是鐫刻在振成樓大門兩側的楹聯,其意是振興綱常,樹立法紀;成就個人品德,成為國家棟樑。橫披是「威鳳祥麟」,鳳凰與麒麟都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寓意希望樓內的子孫成為傑出的人才,做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進得大門,迎面是石質門框的內環正門,門楣鐫刻民國總統黎元洪題寫的「里黨觀型」匾額,兩邊鐫刻楹聯:「幹國家事,讀聖賢書」。進入天井,振成樓中堂大廳柱聯躍至眼眶:「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能不為息患挫志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先賢們諄諄教導茷嵽N,要做到孝悌與勤儉,堅守做人的底線。天井東側為超廬廳,右側為醒廬廳,分別與側門相對,石刻柱聯分別是:「振刷精神擔當宇軸,成些事業垂裕後昆。」 「醒世金繩覺,廬山面目真。」廳後壁兩邊懸掛楹聯:「振作哪有閒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奎聚樓前遊客多。這座建成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土樓已有180多年歷史,佔地6,000餘平方米,三堂兩落,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設計者是清朝翰林學士巫宜福,他與樓主林奎揚是結拜兄弟。其內楹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入則篤行出則友賢。」靜以修身,指以靜思反省來修養身心,使自己盡善盡美。篤行,指行為淳厚,純正踏實。儉以養德,指以儉樸節約的思想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一路行來,我彷彿看到了江月娥,她孜孜以求的身影在我的腦海裡不停地閃現。祖訓家規、楹聯警句已融入她與孩子們的血脈裡。
在村子北邊,在一座叫「日新學堂」又名「林氏蒙學堂」的建築前我久久駐足。只見內大門橫額上寫荂uTHE DAILY NEW SCHOOL」,英文在地處永定山區的百年建築中難得一見,顯得特別醒目。日新學堂是一座有別於傳統書院的近代學堂。清朝光緒年間,當地村民林仁山跟隨父親經營煙刀生意而發家,但不久,林家父子的煙刀生意受到了更為先進的日本煙刀的衝擊,這讓他們意識到現代化科學技術和知識的重要性。因此,1905年,林家父子傾其所有,在洪坑村興建了一所新式學校--日新學堂,希望子孫後代能夠學習先進的知識,使客家文脈得以興盛綿延。
客家人特別重視教育,從江月娥身上足以得到體現。其實在洪坑村,像江月娥這樣竭盡全力培養後代讀書的客家人並不是個體的特別現象,而是洪坑村大多數家庭都會作出的選擇,「重教明理」在這裡已經發展繁衍成了一種社會氛圍,世代傳承。後人沒有忘記江月娥,上世紀六十年代,她的一位遠在國外的外孫,專程回到家鄉,在村裡修了一座「月娥橋」,但當地人都習慣叫它「外婆橋」,外婆橋的故事,也被洪坑村的子孫們記住和懷念。行走在外婆橋上,我感慨萬端。
而此時,我似乎真正讀懂了江月娥。如果說,客家土樓是客家人精神家園的物化,那麼,這些祖訓家風就是土樓客家人精神內涵的具體體現,無論對於世代居住在土樓裡的客家人、抑或是遷移到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他們始終謹記客家家訓的精髓,延續茷家人家國情懷的夢想,讓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幢幢亮麗土樓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