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傑領甘肅窮鄉巨變 「輸血」濟困「造血」增收
靠天吃飯、世居土窯、發展遲緩,本世紀初,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鐵李川自然村依然以此面目示人,直到李傑出手,才演繹出翻天覆地的山鄉巨變,一人出資建起100棟寬敞明亮的別墅供村民免費入住,又慷慨解囊建學校、資助貧困生。「輸血」的同時,李傑還刻意激發「造血」功能,帶領村民務工增收,扶持鄉村現代農業,籌建村級實業公司,規劃設立扶貧助困基金,短短數年,以一己之力投入數千萬元(人民幣,下同),將鐵李川帶上致富路。■香港文匯報記者 肖剛 甘肅報道
慶陽市所處的董志鎮面積達2,260平方公里,號稱「天下黃土第一鎮」,但嚴重的水土流失使農民收成僅夠餬口,一方水土日漸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現實,讓世代住在土窯裡的農民既惱恨又無奈。
建肥料公司 保穩定收入
李傑1968年冬天出生在合水縣吉峴鄉宮合村鐵李川組土崖下的窯洞裡,全家靠掙工分維持的日子緊緊巴巴。1987年,母親幹活時不幸墜崖離世,令舉步維艱的家庭雪上加霜。因無力供所有孩子上學,父親李文賢只能供肯下功夫且學習成績優異的李傑讀書,而他亦成功考入長慶石油學校,並於1992年畢業及進入長慶油田工作,憑着多年工作經驗,李傑於2000年抓住石油技術服務行業社會化改革機遇,創立了陝西旭隆石油技術服務公司,歷經數年拚搏,公司實力日益雄厚。可每次回到故鄉,看到鄉親們依然住窯洞,日出而作土裡刨食的畫面,讓李傑心裡很不是滋味,他覺得自己該做些什麼。
當時,慶陽雖盛產優質蘋果,卻沒有有機肥廠。李傑瞅準商機,請專家測土配方、調研市場,完成可行性報告。「每戶入股五萬元,100戶500萬元,李傑一人出1,000萬元,總共1,500萬元成立鐵李川實業公司,生產有機肥。」村支書周會榮介紹,分紅的同時,村民參與生產、管理拿工資,這樣就有長久收入。李傑更承諾當公司運作步入軌道後,會「淨身出戶」,將公司無償交給村民。李傑又出資數十萬元在村裡建起蔬菜大棚。村民原本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為主,但收成只能自足,即使種瓜菜產量也有限。建起大棚後,西甜瓜、辣椒、甘藍、芹菜每年倒三茬,保底收入兩三萬元,四五月間,西甜瓜成熟上市,一個瓜賣十幾二十元,40多天就掙萬把元,鐵李川西甜瓜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品牌。李傑又針對山區種核桃樹的習慣,為相鄰的嚴咀自然村投資六萬元新栽核桃樹200畝,建起致富「綠色銀行」。
自資建百樓 助村民「上車」
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李傑目光投向更遠。李傑2012年提出自資為每家建小康別墅,一年多後,總投資逾4,200萬元的100棟別墅落成,2015年初,村民正式入住,配套的村部、衛生室、議事大廳、文化廣場同時投用,水、電、路等設施一次性裝齊。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人,在2014年因病高位截肢,誰又願聽到,還是這個人,2016年春節在家鄉突然病發與世長辭,享年47歲。他才剛剛坐着輪椅看了鄉親們入住的新家,他才剛剛和400多名親鄰一起吃年飯並合影,他才剛剛為大家描繪着更美好的小康畫卷......農曆正月初六,李傑的追悼會,冬春以來最大的一場雪覆蓋了黃土鎮,千餘人不顧道路受阻,有的老人甚至步行數十里趕到鐵李川,只為送別素未謀面的大善人──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