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月裡,以前無非是串門、打牌、曬太陽,聊的也是家長裡短的是非,而現在,留守的要翻地、施肥、下種,打工的回來談論的都是工作、技術、項目。」曾任村主任的李廣寨說,村民精氣神足了、志向遠大了,李傑讓大家有了奔頭。45歲的李保平跟着李傑工作逾10年,年收入從三萬元漲到五萬元,2012年,李傑鼓勵員工購買工程水車,公司墊付車費油費,李保平每年又有10萬元進賬,水車臨報廢時,李傑又出資回購,「借雞下蛋」的員工淨賺二三十萬元。
紅火過日子 對得起自己
李小平曾是村裡的困難戶,但又不願白拿資助,進公司從年掙四萬元到被提拔為隊長後年賺10萬元。「以前打工拚死拚活一年掙一萬元,跟着李傑工作,家境才徹底改變,兒子大學畢業在城市工作安家,我掏40多萬元給買了一套房。」李小平言語間流露着自豪。
「村裡得過且過的懶漢也被調動起來,看別人掙錢過好日子誰不眼紅,掙得少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李兆奎說,「住着別墅,你還好意思吃救濟?不把日子過紅火,自己都對不起自己。」這麼多年,不論多艱難,李傑從未少工人一分錢工資。得知有人領了工資逞一時快活,年底回家時才知囊中羞澀,李傑就在春種、秋收、過年三個節點發工資,讓大家把錢帶回家,做到「細水長流潤全家」,免去「大水沖刷害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