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讓「兩面人」難以遁形 網友:增加每日播出集數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及騰訊網報道,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牽頭製作的2017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28日在湖南衛視首播,立刻成為內地各大影視論壇的熱門話題,不少網友留言要求「增加每日播出的集數」。據內地廣播電視受眾機構CSM數據顯示,該劇首播當晚收視率超過中國隊世界盃預選賽兩倍多。新華社29日發表「辛識平」評論文章「讓『兩面人』難以遁形」,指藝術源於現實,隨着反腐不斷深入,治理「兩面人」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的重要課題。
時隔十多年,反腐題材大戲重回中國電視黃金檔。55集連續劇《人民的名義》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
史上尺度最大 奸角現副國級
據內地著名反腐小說作家、編劇周梅森評價,《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集」。據透露,這部電視劇人物格局上有了重要突破,最高級別的反角設置為副國級。周梅森的另一部電視劇作品《國家公訴》也在塑造檢察官形象上獲得好評。
《人民的名義》總監製、總發行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主任李學政表示:「光有華麗外表的作品即使得到讚許也只是一時的,真正經得起推敲和沉澱的作品,需要同時擁有藝術的靈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人民的名義》很好地兼得了二者,是一部真正有力度的影視藝術作品。」據悉,《人民的名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聯合中華志願者協會抵制購買收視率造假行為,可見對「裸播」信心十足。首播當晚,新浪微博話題7,000萬閱讀量,21萬餘次的討論證實劇組的信心並非沒有根據。
評論指揭現實 貪官劇情常見
新華社在評論文章中分析,劇中的腐敗分子裝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脫脫一個「兩面人」形象。 追劇的人們想必看了不會太驚奇。畢竟,藝術源於現實。
文章提到包括「億元司長」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山東濟南市委原書記等現實生活中的「兩面人」個案,指正如《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所言:沒有人臉上寫着「貪官」二字。
「 很多案例警示我們,『兩面人』的潛伏期一般較長,『帶病提拔』『邊腐邊升』是其人生常見『劇情』。......腐敗的馬腳是藏不住的,關鍵要有監督的『火眼金睛』。突出一個『嚴』字,把黨內監督、巡視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種方式都激活起來,構築起無所不在的監督網,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環境,『兩面人』就難以遁形,『台上喊廉、台下撈錢』的戲碼就再也演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