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中興匯金高級研究員
3月30日,證監會對「資本大玩家」鮮言依法作出「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金高達34.7億元。這也是證監會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
統計顯示,2016年證監會全年的罰沒金額為42.83億元,而對鮮言一人的罰金就達到34.7億元,這無疑亮明了監管部門重拳治亂、猛藥去疴的決心。處罰不惜讓人傾家蕩產,體現的正是零容忍姿態。
證監會此舉,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顯然是一種震懾:有關各方應以此為戒,嚴格依法合規運作。
證監會對「資本大鱷」鮮言開出的「史上最大罰單」,結合到今年2月份保監會對前海人壽所作的嚴厲處罰,釋放了重大信號,表明監管部門嚴防資本大鱷擾亂資本市場秩序,規範市場化健康運行的決心。懲處「資本大鱷」,或許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就在今年2月份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中,劉士余發表的「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呼風喚雨,對散戶扒皮吸血的,要有計劃的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等言論,已經牽動着市場多方的神經。而鮮言的市場操作行為,瞄準的就是對散戶扒皮吸血,他被重罰,實際上就是飲鴆止渴在違法後果層面的顯現。
「嚴監管」,是劉士余上任證監會主席之後所強調的核心詞。回顧之前的幾次重要會議,劉士余反覆強調了「加強監管」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並對一部分置法律法規於不顧而「呼風喚雨」的資本大鱷敲響警鐘,甚至採取必要的手段對其行為予以嚴懲,從而維護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和良性發展。
正如今年年初的時候劉士余主席所言,「在金融市場上,金錢的誘惑是巨大的。『天使』和『魔鬼』就在一念之差,資本市場上的金融家和『金融大鱷』只有半步之遙」。嚴監管,成為了當前階段市場的主基調,在這個主基調的引領下,只有大幅度地提升違法違規成本,才能夠真正地為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駕護航。
一個法治化的資本市場,讓市場參與者保持對法律法規與依法監管的敬畏,從而使得廣大公眾投資者的收益能夠落袋為安,這樣才是正常的情況。
股市亂象,不僅侵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而且會帶來宏觀經濟風險。諸如鮮言之類的「金融大鱷」置法律法規於不顧呼風喚雨的行為,給廣大市場參與者所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只有對其予以嚴懲,在開出「史上最嚴厲罰單」的同時,須要保證罰單的可執行性,才能夠讓一些圖謀不軌的「大鱷」們敬畏法律法規的權威,敬畏執法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