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總監
「佔中特赦論」企圖以「修補社會撕裂」來要求放棄「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原則底線。修補撕裂不能放棄底線,分清大是大非才有團結包容基礎。最近幾天接連拘捕反對派中的違法犯罪分子,就是堅守法治底線的表現。促進大和解要擺脫泛政治化干擾,集中精力處理好經濟民生,讓社會重回正軌。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拋出「佔中特赦論」,要求候任特首特赦違法「佔中」的參與者,以「修補社會撕裂」。公民黨黨魁楊岳橋立即認同並附議。此論調劣評如潮,被建制派批評為破壞法治、背離基本原則,在反對派內部也受到非議。
「佔中特赦論」欲令社會永無寧日
對於「特赦論」的出籠,胡志偉道歉稱「未經深思熟慮」,楊岳橋則以「太草率」來解釋,可謂手足無措、反口覆舌、進退失據。如此不濟的表現,教公眾如何看待兩黨日後所提出的政策及倡議?儘管胡志偉和楊岳橋對「佔中特赦論」極速認衰,但仍難掩其意圖,即是以「修補社會撕裂」來要求放棄「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原則底線,既表明反對派對策動違法「佔中」沒有悔意,又重彈重啟政改、推翻人大「8.31」決定的濫調。
目前政府正在陸續拘捕和檢控非法「佔中」搞手,至今已有9名主要搞手被檢控,也有200多名違法「佔中」者已經或正在經司法程序處理,「佔中特赦論」企圖讓非法「佔中」搞手逃避法律制裁,如果目的得逞,將動搖香港的法治基石。試想,若非法「佔中」搞手毋須負上刑責,以後必將有更多非法「佔中」出現,社會將永無寧日。
法治不可講數,胡志偉和楊岳橋將嚴肅的法治問題變成政治交易,挑戰香港的法治底線。現已被落案起訴的戴耀廷聲稱,現時若能再提出建議,會將特赦「佔中」人士建議改為「不作檢控」,其將法治問題變成政治交易,以逃避罪責的用心昭然若揭。
修補撕裂不能放棄底線,繼26日拘捕「青症雙邪」梁頌恆及游蕙禎之後,27日再拘捕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及「香港眾志」常委林淳軒等9人,充分顯示了當局維護法治、不與反對派進行政治交易的決心。
反對派蓄意給大和解製造障礙
在特首選舉過程中,反對派中的「自決」派也曾提出以「撤銷」四名「自決」派議員的司法覆核,作為換取與特區政府「和解」的建議。在特首選舉結束後,22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發表聯署聲明,要求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展示修補社會撕裂決心,包括承諾努力促成中央收回「一國兩制」白皮書、撇開「8.31」框架重啟政改、重新審視人大釋法等。民主黨涂謹申表示,這是與「泛民」對話的開始云云。但是,反對派提出的這些和解前設,都直接抵觸「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挑戰香港法治的底線,這是蓄意給大和解製造障礙。
修補撕裂不能損害法治,「佔中特赦論」不僅不能達至社會和解,反會損害法治,加劇社會撕裂。正是反對派蓄意阻撓香港解決政制問題,才導致香港社會撕裂,難以和諧。反對派策動「佔中」,打着爭取「真普選」的幌子,要求人大撤回「8.31」決定,衝擊香港法治根基,引發社會撕裂。2015年反對派議員綑綁否決特區政府依據基本法和人大「8.31」決定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社會進一步撕裂,香港陷入更激烈爭拗的局面。長期以來,反對派打着爭取民主的幌子反民主,打着爭取普選的幌子扼殺普選,講一套、做一套,自己撕裂社會,卻千方百計推卸他們撕裂社會的責任。
分清大是大非才有團結包容基礎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希望林鄭不負重託,帶領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緊緊依靠廣大香港同胞,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團結包容,勠力同心,銳意進取,為香港發展進步作出貢獻。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這其實就是中央要求林鄭施政「團結包容」時必須堅持的原則底線。的確,是非不分的和解是假和解,只有分清大是大非,才有求同存異、團結包容的基礎。
中央在堅持「一國兩制」原則底線的同時,一向重視促進香港社會的團結和諧,表現出巨大的包容,呼籲香港各種政治力量包括反對派人士都成為特區團結和諧的促進者。中央對香港提出的總要求體現在四句箴言中:「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香港各界只要按照中央對香港提出的總體要求,務實把握和落實中央一系列挺港政策措施,才能逐步解決香港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和矛盾。
促進大和解要擺脫泛政治化干擾
香港發展停滯不前的主因,是受到泛政治化的困擾。香港回歸以來政治爭拗不斷,民粹主義泛濫,內耗加劇,特區政府和社會都缺乏搞好經濟的和諧環境。香港的整體城市競爭力被鄰近城市趕上已成為嚴峻現實。香港仍然領先的一些方面,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吃老本。香港的許多原有優勢已經被上海、新加坡和深圳趕上甚至超越,而新的優勢又沒有創造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要促進大和解,首先要擺脫泛政治化的干擾,集中精力處理好經濟民生,讓社會重回正軌。
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的關係,發展經濟是基礎,民生最終只能通過發展經濟的辦法來改善,離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話。未來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應正確處理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的關係,使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因此,政府未來的工作不但要集中在民生問題,更要聚焦發展經濟問題,特別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給香港帶來的歷史機遇,順勢而為,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