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偉
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後,全港大部分市民和社會各界都表示歡迎,因為經過多年蹉跎,在國際大環境劇變的今天,香港經濟的升級轉型已經刻不容緩,不能再錯過區域發展合作的時代列車,而大灣區對香港可謂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但是,某些反對派罔顧現實,故意用泛政治化的手段來抹黑大灣區規劃,顛倒是非,企圖阻止香港抓住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這本是反對派的一貫作風,並不足為奇。不過,對他們的手法進行剖析和批駁,也是很有必要的,以免其謬種流傳、荼毒大眾。
反對派提及大灣區講得最多的就是罔稱香港會「被規劃」,事實上,香港大多數人都在翹首以待登上這趟給香港預留了位置的列車,因為大灣區將給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只有反對派是唯一的受害者,他們甚至企圖阻止香港人「上車」,因為香港發展得越好,他們就越沒有市場,對於不願意「上車」的反對派才存在「被規劃」一說。但對於絕大部分港人來說,這次萬一來不及「上車」,就很有可能越來越落後、甚至被邊緣化,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
更可笑的是,反對派打着維護「一國兩制」的旗號,聲稱香港融入大灣區是破壞「一國兩制」。未來香港與內地經濟進一步加深融合,是難以扭轉的趨勢。大灣區除了可以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之外,還可加快兩地經濟融合,有推動「一國兩制」進行新實踐的作用。主動參與大灣區規劃才是香港的應有之義,應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內地互補不足謀求互利共贏。事實上,反對派一再阻撓兩地融合,才是對「一國兩制」最大的破壞。
反對派還提出了很多幼稚可笑的反對理由,諸如大灣區加劇競爭不利香港,事實上,大灣區的初衷就是要各自發揮所長、避免重複建設、提升總體競爭力。反對派還指大灣區是向中央要優惠政策,事實上,大灣區的規劃還未出台,說他們對大灣區一知半解都是抬舉了他們。從反對派的種種言論來看,他們不過是一群目光短淺、思維狹隘之輩,和他們講發展,有時真有對牛彈琴之感。
事實上,以前區域發展合作的規劃,如CEPA和泛珠三角合作等,反對派也是一概反對,拚命潑冷水,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各方推動的決心。各項規劃落實以來,成果有目共睹,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的成果充分證明,反對派的百般阻撓,只不過是螳臂擋車,廣大港人自然心知肚明,不會再被反對派泛政治化手法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