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X另類版畫」藏書票展 普及藏書票文化

2017-05-02
■版畫家倪又安展出他製作的中國傳統水墨木刻藏書票版畫。■版畫家倪又安展出他製作的中國傳統水墨木刻藏書票版畫。

提到藏書票,相信大部分人都感到比較陌生,誤以為它是書籤、郵票,甚至是一張可以換購書籍的有價兌換券。其實,藏書票是貼於書本封面內外的小版畫,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誌,和更常見的藏書印(如公眾圖書館藏書內頁的書印)一樣,當初是用來識別書籍擁有人。隨荇伅〞漪~涮,就像郵票不再只是承擔郵寄的功能,而是成為一種收藏品,藏書票也不再只是立票留名於書的文士雅舉,而是成為一種獨立的版畫藝術和藏品,並反映了每一個地方和時代的文化精神和歷史。

雖然中央圖書館和香港大學美術館也曾先後舉辦藏書票藏品的展出,但普羅大眾對於藏書票的認識始終較淺。為了讓公眾對藏書票有更深入的認識,相隔十多載的沉寂,藏書票展再次回歸,由即日起至5月31日於浸大逸夫校園區樹洪圖書館舉行「『以書為家』X 另類版畫 」國際藏書票特展,展出來自歐洲、台灣和香港十八個國家及地區的藝術家製作約70張的藏書票、兩張原版(木刻版和銅版)、貼有書票的藏書、及一些與藏書票相關的書籍,令這一門式微的小眾藝術和愛好能繼續承傳下去。■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添浚

藏書票的歷史源遠流長。十五世紀,隨茼L刷術的廣泛應用,書本開始出現,藏書票亦應運而生。最早的藏書票據說可追溯到1470年,當時的歐洲貴族送書給修道院時,製造了一大批印有天使的藏書票作紀念。直至後來水陸交通便利,歐洲人來到亞洲,藏書票才先傳入較重視版畫的日本,然後再在民國初年傳入中國,曾被魯迅用作政治宣傳工具。而香港則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藏書票協會,香港文人董橋亦在旅英期間研究藏書票,並發表過不少與之相關的文章。近年,國內也成為藏書票大國,自2008年北京國際藏書票大會後,及後的國際藏書票大會已不再是以西方人為主,大會甚至提供普通話傳譯,可見中國人參與的程度和重要性。

既是身份標記又是藝術藏品

藏書票的大小不一,視乎書本大小而定,一般是三乘五寸,印有圖文,以木板、石板、銅版等版畫方式製成,除了有收藏者的名字,亦有箴言式的辭句,表達讀者、藏書或愛書的心得。而尺寸較大的藏書票則作純收藏之用,一般裝裱在畫框內,以便置於室內作家居裝飾或作送贈親朋好友的禮物。

與一般藝術展覽選擇於藝術館或收藏館展出不同,活動策展人、藝術系教授吳秀華表示,藏書票以書為家,所以最適合在圖書館舉行特展。據悉,是次展覽的書票大部分由王楚民借出。他與香港藏書票藝術家熊愛儀同遊客家村落,之後作為票主的他委託熊愛儀為他以凹版一版多色手上彩手法製作《客家村》藏書票藝術品,作品展現了熊愛儀中西合璧的意念,以西方透視畫技法畫中式的房子與代表中國傳統福相的小胖子,並在2014年西班牙舉行的國際藏書票大會時交換到來自其他地方的藏書票。這也引證了藏書票除了作為識別藏書人的標誌外,也是獨立的收藏品和友誼的票據。

展品風格多樣

而這些交換得來的藏書票來自五湖四海近廿個國家,以西式銅版製作的藏書票為主。除歐洲中世紀傳統版畫風格外,也有現代藝術的風格,多幅展品均獲世界級獎項,如日本Tomura Shigeki的兩幅取得大展第一等獎,法國藝術家Hlodec Elena 和熊愛儀的作品則是國際藏書票聯盟、第34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的得獎作品。此外,Hlodec Elena亦有特意為王楚民製作他專屬的藏書票。這張以細點腐蝕、一版多色、剪裁不同形狀的薄銅版加金箔製成的作品既有Elena簽名式的貓頭鷹圖案,也有王楚民的樣子和他最喜愛的馬圖案,反映了藏書票作為一種藏家與被委託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合作藝術」特質。而Tomura Shigeki兩幅作品的畫版則以刀刻雕刻而成,因此,雖然只是黑白作品,卻有比彩色作品更豐富的層次感。

另外,為了使展品更多元化,展覽也邀請了台灣版畫家倪又安(王午)教授展出他製作的中國傳統水墨木刻藏書票版畫,參觀者可以對比中西風格的異同。他亦為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設計了藏書票乙張,以示紀念圖書館為香港藏書票界作出的貢獻。

特展教育意義濃厚

除了展出不同藏書票作品外,展覽也在藏書票的製作層面作解釋。據介紹,製作藏書票版畫的畫版主要以凹版(印紋在印版表面雕刻凹下的製版技術)、凸版(印紋在印版表面雕刻凸出的製版技術)及平板(用油脂性蠟筆材料塗繪在石版或金屬版表面腐蝕成印版)為主,每一件版畫都需經過藝術家的同意並簽名編號。通常在作品的左下角有編號和簽名,例如「12/20」分母代表作品之總數,分子則代表張數之次序,作品名次如「野獸」和藝術家簽名如「畢加索」則在中下及右下方。另外,展廳一隅亦設置教育角,讓觀眾能用手感受原刻版和親自製作書票,或閱讀與藏書票相關的書籍;同時,展覽期間會舉行公開講座和策展人導賞等活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