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選曲《綠袖子》 解秘聆聽試

2017-05-04
■京力士講述公開試准用計算機上必須印有「H.K.E.A APPROVED / H.K.E.A.A. APPROVED」標籤的原由。 考評局供圖■京力士講述公開試准用計算機上必須印有「H.K.E.A APPROVED / H.K.E.A.A. APPROVED」標籤的原由。 考評局供圖

考評局前高層憶往事 揭專用計算機防電腦天才考生作弊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 對於接受過香港公開考試聆聽試洗禮的「過來人」而言,提起英國民謠《綠袖子(Green Sleeves)》相信絕不陌生。香港考評局自1978年開始每年舉辦全港公開考試,當中不少制度細節已成為港人集體回憶。退休逾20年的考評局前副秘書長京力士(Rex King),因決定於聆聽試過場時間採用該民謠而被稱為「綠袖子之父」,他早前回港受訪分享,解構當年選用《綠袖子》之秘,同時講解公開試准用計算機必須印有考評局專屬標籤的背後,為杜絕作弊嫌疑與電腦天才學生鬥智鬥力的緣由。

明天是考評局(前身為考試局)正式成立的40周年,考評局早前在京力士回港時邀請他訪談,分享以往公開考試的幕後故事。有關《綠袖子》一曲,其實是緣於英文科聆聽考試於1995年開始透過香港電台廣播,而播放考試錄音過程中設有停頓時間,供考生閱讀指示和試題及整理答案;為配合電台廣播需要,需要於停頓時間播放音樂。京力士是當年選擇《綠袖子》為背景音樂的決策人,自此《綠袖子》變成會考/高考/文憑試聆聽卷的一項標誌,也成了數以百萬計港人「家傳戶曉」的知名樂曲。

港台曾憂播一小時趕客

他憶述說:「我們不能選流行曲,也不能用古典音樂,所以要選擇介乎兩者之間、旋律簡單的曲子。」,他指《綠袖子》是一首調子非常簡單的英國民謠,自評這中間落墨的選擇不俗。

而談及當年首次使用電台廣播考試,京力士指其時港台管理層亦曾有顧慮,因播放考試錄音意味損失最少一小時的廣播時間,擔心此舉只會「趕客」。不過京力士卻力陳利害,認為這反而有助港台吸納學生「新血」,「每年有約10萬名學生考英文科,當中也有很多重考生,如果他們因考試而聽電台,他們也會開始聽你們的節目,來改進英語。」京力士最終憑此成功說服港台,事實亦證明如他所料,此舉為港台帶來不少新聽眾。

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考評局歷年引入眾多規則完善公開試,當中不乏揭發學生作弊嫌疑而作出的應對手段。其中局方自1980年開始規定考生應考公開試時,只可使用印有「H.K.E.A APPROVED / H.K.E.A.A. APPROVED」標籤的准用計算機的規定,原來是拜一名電腦迷學生鑽研計算機「秘技」所賜。

有學生改機可顯示文字

「當年有學生找到辦法改動計算機主機板,只要按特定次序慢慢按下20個鍵,便可讓計算機變成可顯示文字,最多儲存100個字母。」這名學生的朋友向局方舉報及提供有關程式。京力士憶述那些按鍵次序毫無邏輯可言,不知到對方如何做到,但能肯定這是潛在的作弊工具,必須作出行動。

局方得悉事件後即時禁用該款計算機,惟當時共有300個准用計算機型號,約200個型號則被禁止。考慮到監考員根本不可能逐一檢查考生計算機型號是否符合要求,京力士遂提出所有准用計算機必須印有「H.K.E.A APPROVED / H.K.E.A.A. APPROVED」標籤,並親自設計字樣。

「我們要求全港學校收集計算機後送到我們位於灣仔的辦事處。當時用作存放的小房間,任何時候都堆積着過萬部計算機,足足有兩三米高。」局內一名同事花了幾個月時間,利用印刷機為每部計算機印上標籤。後來生產商也會在准用型號計算機上印上該標籤,逐漸成為新的標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