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朋友退休取得了一筆二百餘萬元退休金,這是退休人士未來廿年的生活費,如何令其保值或少貶值,是重要的人生決定。
退休朋友第一想法就是存定期,安全保險又有利息,到銀行查詢,二百萬放在銀行作三個月定期,利息是二千五百大元,即每個月才八百元左右。朋友問銀行職員,二百萬喎,放三個月的利息咁少?銀行職員唯唯諾諾答:不少喇,不少喇!大家都在苦笑。
利息雖少,都要「豪」一下,朋友的退休旅行選擇了山東五天團,費用是三千多元,二百萬退休金存銀行三個月,也不夠他去一次山東遊,數字有時候是挺搞笑的。
既然定期存款在銀行利息少,抵不了通脹,朋友也想過用這筆退休金作首期買樓出租,以租金收入供款,以樓保值,可是與地產經紀一聊,二百萬根本不夠首期,因為市區根本欠缺四百萬以下的盤源,即使新界天水圍嘉湖山莊的二房單位,也要四百餘萬。
朋友現時的居所為自置物業,再買樓保值要多付百分之十五的稅,而銀行也只能貸款四成......計算後買樓收租之路也行不通了。
朋友手抓二百萬,頓然成了煩心事。
另一位有錢朋友,卻花了四千七百萬買了北角一個新樓盤的一個單位,這個數字也是搞笑的,能夠付出近半億,只能買了北角的地段,是大大的物非所值。
現在是數字的顛覆的年代,手上抓着小錢的人愈抓愈無,手上抓着大錢的人,一窩蜂去買物非所值的東西,世界亂局紛呈,人心虛怯,有錢也是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