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大學編織人脈網

2017-06-05

潘國森

續談年輕人上大學所為何來,忽然想起剛去世的英國著名演員羅傑摩爾(Roger Moore,1927-2017年,港譯羅渣摩亞)!此君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合共主演過七齣《占士邦》電影而聞名於世,不過他早在六十年代已在英國走紅。

七十年代初,摩爾演過一系列電視劇《The Persuaders!》,按字面義是「說服者」。當年麗的電視(亞洲電視的前身)購得版權,配了粵語播映,取名《脂粉雙雄》。內容是兩位花花公子形富豪聯手對付犯罪分子的歷險故事,二人一英一美,摩爾就是飾演當中的英國人。他在劇中是位英國貴族,畢業於牛津大學,做過陸軍軍官和職業賽車手。

有一集故事講他與大學時的同學重遇,這位同學是非洲某小國的總統!兩人見面時,總統先生用了一種校友間的特有握手辦法,通知摩爾自己惹了很大的麻煩,被身邊幾個來歷不明的人挾持。故事當然以「脂粉雙雄」成功儆惡懲奸告終。

看這齣電視劇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如果上過如牛津大學這樣國際知名的頂級大學,你有可能認識到一些小國的國家元首!若是相識於微時,會否建立出深厚友誼?這可不得了!若在高度國際化的大學任教,說不定將來會有學生出人頭地,成為一國元首,昔日的老師便等於「王者師」了!現任埃塞俄比亞(Ethiopia,又譯︰衣索比亞)總統特肖梅(Mulatu Teshome)在哪裡上大學?他在北京大學完成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能操流利普通話,二零一三年當選總統。

為何潘某人要講這些?旨在說明大學教育除了為做學問、增知識、求資歷之外,還有建立新的人脈關係網絡!名牌大學有條件吸引世界各地的精英入讀,你若上這類大學,或有機會認識別國的富二代、官二代,這些同窗日後或會成為部長級以上的政府高官,又或者是超級富豪。

「一帶一路」將會是中國往後很多年推動區內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香港理應把握機會「分一杯羹」。先前香港政府提出要從大學教育經費之中撥出一點點來成立基金,招攬「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年輕人到香港升讀大學。有反對派議員「循例」事事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十分可笑,都是些重「本土」的廢話。他們不知道現實人生中,人際關係網絡對個人的成長和事業發展影響深遠。俗語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若想得「功利」一點,求學時期 結 識 的好朋友,將會是年輕人日後餘生的重要「資 產」。

傳統西方大學學制原本要全體學生「寄宿」,大學生住的叫「舍堂」(hall),不叫「宿舍」(hostel)。舍堂生活讓大學生認識不同專業的校友,有更多學術交流、思想激盪,以至開闊眼界的機會。我們「走讀生」就沒有這種福利,只能過幾年不完整的大學生活。

看看近十多年香港各大學舍堂生活的墮落,難免對香港長遠的教育成效與質素生起一絲絲的憂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