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 國
羅勒,又名香菜、西王母菜、魚香等等,到西式的超市去逛的話,會看到有新鮮的羅勒。
以前在台灣吃「三杯雞」,菜裡含有多塊羅勒,台灣和福建一樣,稱之為九層塔,而吃「越南生牛河」時,都會隨河粉附上青檸、紅辣椒和好多片新鮮的九層塔。但香港有賣「三杯雞」的店,難得有一兩家會在菜裡放羅勒的,而「生牛河」更是多數都不會附上羅勒。
羅勒早在晉代以前就傳入中國,但在魏晉南北朝時,北朝的石勒建立後趙,因為避諱的原因,把羅勒改名為香菜。這個石勒,由於他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羯胡人,所以把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胡荽和胡瓜,都不用胡字,胡荽變成香荽,也就是現在的芫荽;胡瓜就改稱黃瓜。
我以為這個石勒,改這改那的,一定不是位好皇帝,但最近看了葉龍編錄的《錢穆講中國通史》(商務印書館),錢先生說石勒原是個被人販賣的奴隸,很有才華,但不認識字,後來卻做了領袖,便「叫人唸歷史給他聽,他猜中了十分之七。石勒有一天問人道:『我在歷史上可與何人相比?』,人答:『無人可比,但可與古代皇帝相比。』石勒說:『何以如此瞎說,我不懂嗎?我如遇漢高祖,情願做韓信、黥布;如遇漢光武,則與他較一日之短長;至於曹孟德、司馬仲達,取人天下於孤兒寡婦之手,則我不為也。』」
石勒之所以把有胡字的菜名去掉胡字,原來是他接受中國文化、進行漢化的做法。錢先生在六十年前就說:「人不是血統的,是文化的,沒有文化教育,國家就危險,自己不承認是國家,外國也不會承認,就會變成遊魂。」
想想台灣自民進黨上台後做了多少去中國化的事, 這不是自絕於國際,自己迫自己做遊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