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戰勝自我

2017-06-06

首先恭喜尤聲普(普哥)和李龍兩位分別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傑出藝術貢獻獎」和「藝術家年獎」。李龍在「獲獎感受」致辭時,坦言自己曾經在演藝生涯遇上低潮,全賴對演戲不離不棄,才可以堅持下去。

李龍的「感言」使我想起早前訪問尤聲普時,普哥憶述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港「落班」,被某老倌(普哥沒說是誰)指他的表演跟上不潮流,結果他只好從低做起。

普哥出身梨園世家,少年時隨父親尤驚鴻(男花旦)進戲班學戲,師承陳少俠(男花旦嫦娥英之弟)習旦行當,後來改習生角。1940年,廣州淪陷時逃難入內地,以「神童」形式參與粵劇演出,六歲便與嫦娥英合作,其間曾和關德興、子喉海、蛇仔應合作,也曾在廣東的戰時省會韶關曲江,和知名演員金枝葉同班演出。由於父親尤驚鴻與陳少俠、嫦娥英稔熟,所以不須像一般徒弟般留在戲班裡服侍師傅,晚上可以回家。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才到香港參加多個劇團演出,又曾分別與靚元亨、關影憐等到新加坡、美國等地登台。換句話說,普哥戰亂期間留在粵北學戲,演出上或許不如「省港班」的「京化」和「西化」。

在訪問裡,普哥稱為要追上潮流,便向班中的大老倌獻殷勤、斟茶倒水、打扇,給錢「伙頭」,為大老倌煲豬肉湯,一點一滴跟不同的大老倌學潮流。有資料說普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為戲班的下欄及拉扯演員,如果資料無誤,難怪普哥回憶那段日子時,眼泛淚光,還說這是他演藝生涯最辛酸的日子。

普哥後來改演武生行檔,曾向「武生王」請教。「四叔」慨嘆他為什麼不做別的行檔,偏偏選做「武生」這個愈來愈不受重視的「位」(行檔)。普哥請「四叔」於心,自己一定不會辜負他的教導。

「普哥」去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頒發「榮譽博士」,今年再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傑出藝術貢獻獎」,絕對兌現了他的諾言。■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