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加快經濟融合 促進人心回歸

2017-06-26

林健鋒 全國政協委員

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金融海嘯、歐美債務危機、「佔領」行動、「港獨」思潮......回歸近20年來,香港經歷了重重風浪,在每一個關鍵時刻,中央都給予香港及時支持,協助香港渡過重重難關。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經得起考驗;社會各界應牢牢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充分運用中央的各項惠港措施,團結一心克服各種困難,攜手共創更好明天。

今年7月1日是回歸20周年的大日子,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來港視察並出席相關慶祝儀式。中央對香港的關顧及重視程度是毋庸置疑的,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重要倡議,更能為國家、香港以至全世界的繁榮穩定注入新的活力。我期望,社會各界能夠抓緊這個黃金機會,憑藉「一國兩制」及自身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切切實實地發展經濟,關顧民生。

可擔任內地和世界超級聯繫人

回歸以來,國家一直大力支持香港積極開展對外交往與合作,舉辦了很多重要的國際事項。香港背靠祖國,發揮祖國給予的機遇,在國際的地位越來越顯著;中央授權香港簽發的特區護照,亦已獲得158個國家和地區給予免簽或落地簽證安排。

此外,中央多次在關鍵時刻出手,協助香港渡過難關。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型性肺炎,百業蕭條,經濟急速走下坡。中央推出自由行政策,帶旺香港旅遊及零售業;並簽署《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CEPA),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經貿合作。中央並於2008年推出14項挺港措施,2011年更推出「惠港36條」。

中央更從國家戰略的層面,將香港納入國家規劃、區域規劃及專項規劃,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部分,目標是把「二區九市」(即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及肇慶)聯繫起來,打通三流(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優勢互補,加強粵東和粵西經濟發展。

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健全的法治制度,並具備世界接軌的營商環境和視野,可發揮獨特優勢,並作為大灣區面向國際的門戶。我們的專業服務如法律、會計、仲裁等也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可以擔任內地和世界的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並在融資、城市建設及各個專業範疇,為大灣區提供「一站式」服務。

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尋找商機

我們的營商環境和競爭力皆是全球首屈一指,GDP較20年前增長近倍,失業率維持在3.3%至3.4%之間;每年平均勞動生產力增長率達到2.2%,高於20國集團(G20)和全球的平均值。今日的成就,實在得來不易。基本法在香港回歸歷史上扮演茩垠n角色,不止在法律上為香港回歸奠定了依據,同時規定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重要方針。

可是,近年社會高度政治化,對立情緒加劇,陰謀論滿天飛,部分議員惡意拉布導致多項經濟民生項目受阻。在這樣的政治環境,政府即使有鴻圖大志,施政也是寸步難行。此外,部分社會人士對基本法同「一國兩制」認識仍然模糊,他們偏重談論「兩制」之下的權利同自由,輕視「一國」之下的責任同義務,曲解了基本法的原意。此現象值得各界深思。

我期望,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在人心回歸方面多做功夫,特別是要令普羅大眾了解基本法的立法過程、立法願景,並且更加全面同準確認識基本法,以基本法作為社會各界凝聚共識的共同法律基礎。新一屆政府將會以「理財新哲學」推動經濟發展,展望未來,區域合作已經是大勢所趨,大灣區發展更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我期望政府及社會各界都能夠與時俱進,茞揪艭楚A以新思維和實際行動來面對機遇。香港人對政治紛爭已感到煩厭,特區政府在未來幾年應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香港亦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尋找適合我們的商機,為香港繁榮穩定注入新的活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