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西區樓宇挨交通「音攻」 獲邀下月赴美專家大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交通四通八達,但亦為不少地區帶來噪音問題,有本地大學生便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剖析有關情況,勇奪「Esri青年學人大賽」國際獎項。香港大學城市研究本科生有感西區干諾道西與山道天橋等主幹道與民居距離頗近,更有天橋「穿插」於樓宇之間,遂以數學模型與空間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發現西區有四成樓宇每日最少一小時受逾70分貝交通噪音影響,而有近70幢面向主幹道樓宇更是24小時「全日無休」。他獲邀出席下月在美國舉行的世界地理信息系統專家業界大會,領取香港冠軍獎項及展示研究成果。
就讀港大城市研究四年級的黃翹昊憑「骯髒的聲音-西區的交通噪音污染對居民的影響」,奪得世界知名的地理信息系統2017年「Esri青年學人大賽」香港冠軍,並獲邀與全球1.6萬名專家一同參與美國聖地亞哥的「Esri世界用戶大會」,領獎及展出研究成果。
他分享指,本港一些舊區或因規劃問題,主幹道穿插在民居小區之中,對附近環境構成空氣與噪音污染。而他作為港大學生,也是西區的一分子,有感山道天橋正有着以上問題,興趣使然於去年初開始是次研究項目。
「是次研究地區涵蓋西營盤至石塘咀一帶,包括干諾道西與山道天橋等幹道」,黃翹昊介紹說,其研究先以數學模型,利用運輸署2015年交通統計年報內提供的車流量數據,計算出交通噪音,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計算噪音在不同時間及地點的總分貝,然後分析交通噪音對居民之影響,並以「縮時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來展示研究結果。
68幢樓遭24小時「轟炸」
根據環保署標準,交通噪音標準為70分貝,即超過70分貝不應多於10%的總計算時間,「換言之1小時內有6分鐘以上錄得逾70分貝便屬『受影響』。」黃翹昊分享研究結果時指,本次研究地區內涉及約1,500幢樓宇,其中有四成每日最少一小時受交通噪音影響,有68幢(約4%)面向主幹道的樓宇更是全日超出噪音標準。
此外,研究顯示早上8時至9時的上班繁忙時間是噪音「重災區」,干諾道西車路所發出的噪音可達84分貝,「可以想像是有一輛火車在你身邊25米經過,而人類持續處於90分貝環境之中,聽覺便會受損。」
他續指,西區約有9萬多名住戶,若他們於上述時段留在家中,初步估計恐有4.8萬住戶受影響,即近半西區居民受到交通噪音嚴重滋擾。
建議加裝隔音屏
黃翹昊認為,同類情況的舊區在港並非罕見,未來會考慮擴大範圍,研究大角咀、土瓜灣等地區的交通噪音,並嘗試深化西區研究計劃,期望得出準確受影響的居民數字。
他指目前干諾道西幹道並無安裝隔音屏設施,建議政府考慮資助受影響居民安裝雙層隔音玻璃,以減輕噪音滋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