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港大舍堂爆出的低俗性欺凌事件,遭社會輿論一致炮轟涉事學生「過火」,要求校方正視,更有市民在看過網上相關片段後不值當中所為而報警,由重案組跟進。不過,港大校方反應似乎不甚積極,僅以數十字交代稱決定成立由副校長領導的小組跟進「以確定事件的實情」。而其實當年「盧迦堂事件」揭發後亦引起媒體爭相報道,惟不少的取態竟是質疑干涉太多,批評港大反應過敏,意圖為ragging欺凌惡行開脫,惟港大顧慮校譽受損的長遠影響,堅決嚴正處理。
當年報章遍佈縱容惡行聲音
今昔對比下,大學處理方式及輿論取態都各見明顯差異,讓人意外。根據《An Impossible Dream》(見圖,姜嘉軒 攝)一書所載,「盧迦堂事件」後社會雖然有意見認為事態嚴重,應將之定性為襲擊(raiding),但主流英文報章卻遍佈縱容惡行的聲音,有稱ragging不過是「約定俗成而且無害的學生傳統」(an established and harmless student custom),及認為ragging「有助建立學生品格,必不可少」(essential for building a student's character),更對犯事學生「堅定不爆料」(firm in their determination not to "squeak")的態度表示支持。
報章社論甚至將矛頭指向受害人,斥責他報警是小事化大,行為可恥(a shameful act to report such an incident to the police),認為他應該「沉默硬食(suffer in silence)」。
港大強硬零容忍杜絕欺凌
不過,港大在處理此事上全程表現強硬,堅決展示零容忍態度,杜絕ragging繼續在校肆虐,希望挽回校譽。書中分析指,當時校方或亦面對一個「現實危機」,擔心預科生會因ragging聞風色變,恐怕被欺凌而放棄修讀港大。而事實上校方這番嚴厲處理的做法的確奏效,「盧迦堂事件」後ragging欺凌的問題明顯得到改善。
讓我們回到現代,港大李國賢堂宿生「下體打頭」片段流傳初期,即有消息指舍堂學生會發短訊要求所有宿生「封口」,隨後短短一日調查已「確定」事件「不涉及任何欺凌成分」,又稱事件與舍堂文化無關。而涉及「下體滴蠟」的聖約翰學院則指,會向23名涉事宿生作紀律處分,但當中最嚴重的3人只是被終止宿位,即不能再住宿;不過港大生現時的入宿率只得約三成,有關「處分」其實只是與其餘近七成未入宿的港大生看齊。
至於港大中央管理層面,其相關小組旨在「確定事件的實情」,而自小組4月初宣佈成立以來,暫未見任何實際進展。
港大發言人則補充說,就較早時發生的李國賢堂事件,小組仍在調查中。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