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憶烽火歲月 歎和平可貴

2017-07-03
■1993年,杜正雄陪同父親返鄉。■1993年,杜正雄陪同父親返鄉。

杜正雄告訴記者,每次回到重慶,他都會先後拜訪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空軍抗戰紀念園等地,拜謁重慶較場口日本大轟炸遺址、張自忠將軍陵園等抗戰遺址,實地重溫那段不可遺忘的歲月。

杜正雄少年時總聽父親念叨「大轟炸」的慘烈,父親說:「躲警報的那段日子很灰暗,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緊急警報,『噹噹噹』連續十多下,令人窒息的鐘聲讓人神經緊繃,它代表了恐怖驚慌、生死離別。」後來杜正雄翻閱了一些史料,戰爭造成的死難人數觸目驚心。他說,令他最難過的是一張防空洞外拍攝的照片,照片中人群擁擠着走向防空洞,顯然防空洞內已經安置不下這麼多人了,那麼進不去的人怎麼辦?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又怎麼辦?戰爭歲月帶給中國人的傷害是抹不平、忘不掉的。「我的重慶家人告訴我,當年躲避轟炸使用的防空洞現在都用來給百姓納涼了。」杜正雄感歎和平的難能可貴。

杜正雄告訴記者,在台灣,「重慶」二字是很叫得響的。台北有條重慶路,分兩段,重慶南路多行政機構,還有密集的書店,所以又稱重慶南路書市。重慶北路又叫第四大街,很有現代氣息。重慶路是台北主街之一,路邊的重慶公園和重慶「國中」,都頗有名氣。這蓋因蔣介石對重慶有特別情結,要在台灣弘揚八年抗戰的「重慶精神」,彰顯和平年代的可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