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9時23分,當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噴射着火紅尾焰升起在海南文昌的上空,現場響起巨大的歡呼聲。大約15分鐘後,現場傳來火箭發射失利的消息。這一刻,作為親眼目睹長五兩次發射、親歷過十餘次航天發射成功的香港文匯報記者,心情無以言表。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是一枚研發難度極高的火箭,其運載能力穩居全球第一梯隊。在其發射之前,專家曾多次強調此次發射火箭的風險,但大多數人不以為意。近二十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數不清的圓滿成功,令人們習慣於迎接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而忽略航天發射工程是一項風險極高的偉大事業。
竭力排查原因 及時回應公眾
在此次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的發射過程中,點火和升空都十分順利。有專家分析指出,火箭發射的最終問題出在二級發動機上,但並未獲得官方證實。中國航天事業有着極為嚴苛的「雙歸零」管理模式,相信對於此次發射失利,有關部門將竭盡全力排查原因,回應公眾,並進行整改。
航天事業歸根到底是科學技術工程。1962年,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東風二號」導彈首飛遭遇失敗。當時,面對人們低落的情緒,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不無風趣地對大家說:「我在美國,每寫一篇重要論文,成稿沒幾頁,可是底稿卻裝了滿滿一櫃子。科學試驗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試驗呢?經過挫折和失敗,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他鼓勵大家振作精神,分析失敗的原因,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繼續再戰。
正如錢老所說的那樣。縱觀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歷史,所有的成功都伴隨着失敗和挫折。此次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並不可怕,中國航天事業實現的每一步跨越發展都是得益於航天人員在逆境中前行,從挫折中奮起。「胖五」,願君繼續再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