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增加場地 推動市民參與運動

2017-07-10

馬逢國 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經超過13小時的討論後,終於通過啟德體育園工程的撥款,預料體育園將可於2022年落成,為市民及運動員提供更多體育運動的空間,進一步推動本地體育的發展。誠然,體育運動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不少本地市民也熱愛運動,並積極參與。一些大型體育賽事(如:香港馬拉松、渡海泳等)每年均不乏市民的參與,就可見一斑。

最近,筆者委託新論壇進行了一項調查,利用音頻電話訪問了1219名市民,了解他們的運動習慣。調查發現,約六成半受訪者表示有運動的習慣,但只有31.9%認為家中附近的公共體育場地及設施是足夠的。

誠然,體育場地不足,對推動體育風氣、培養市民運動的習慣,無疑是一大障礙。雖則,啟德體育園落成後,某程度上能緩解有關問題,而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也提出預留200億元,在未來五年增建或重建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但畢竟,市民對體育場地的需求遠大於供應,政府除了增建公營體育場地外,也應考慮善用現有的空間,開拓民間的體育場地。

例如現時不少學校都有設施良好的多用途運動場地,但它們大部分在假日期間均被閒置。在現行的政策下,學校並無誘因去借出場地。筆者早前委聘浸會大學體育系劉永松教授進行的調查就指出,由於涉及額外資源、保安和法律責任等問題,令學校有所躊躇。今年的施政報告,雖提出推動學校開放校舍,但至今仍未有具體措施出台。政府實有需要回應學校的憂慮,提出針對性的措施,落實此項政策。

另一方面,工廈空間也是一個可供作體育發展的選擇,政府在工廈政策上也應有所調整,放寬工廈用途的限制,在規管上作彈性的安排,容許體育團體繼續在工廈營運。而上述同一調查也反映,超過7成受訪者同意在顧及公眾安全的前提下,政府應該進一步善用現有的工廈單位進行不同活動,包括體育運動。

無疑,公營體育場地固然需繼續興建、增多,但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也應善用現有空間,利用於課餘閒置的學校設施、工廈空間等,促進民間場地的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地方和機會作體育運動,推動他們更多參與體育運動,落實體育普及化的目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