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德國漢堡G20峰會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塑造聯動世界,此外還有就是對《巴黎協議》的支持。前者的核心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支持全球化,後者的主旨是支持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
但是由於來自美國的逆全球化和放棄《巴黎協議》,本次G20峰會帶有「19:1」的意味。尤其是,和美國關係不睦的東道主德國,和美國槓上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則成為東道主和全球大國依傍的對象。也可以說,在全球「老大」不負責任地退出全球化「江湖」的情勢下,中國成為全球化的守護者,當然也是《巴黎協議》的捍衛者。正如峰會召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德進行國事訪問時,德國總統默克爾希望中國發揮讓世界安寧的建設性作用。對此,德國《每日鏡報》認為,德國希望借力中國來穩固全球化的路線圖,同時確保峰會成功。
支持巴黎氣候協定
和不久前的G20部長會議沒有寫入反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不同,本次G20峰會還是寫入了維護全球化的成果。因為美國的反對,巴黎氣候協定依然存在爭議。但是,中國在峰會期間發揮了建設性和守護者的作用。中國和與會的主要國家在進行雙邊會談時(中美元首會晤的貿易重點是雙邊性的),都堅持支持全球化和巴黎氣候協定。
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杭州峰會提出了20國集團方案:建設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漢堡峰會把「塑造聯動世界」作為主題,同杭州峰會一脈相承。我們要共同努力,把這些理念化為行動。習主席的講話昭示着中國正在被全球賦予主導新型全球化的責任。對此,《日本經濟新聞》強調,美國曾扮演的自由貿易和防止氣候變暖的「守護者」角色或將被替代。在此之前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稱讚了中國:「2016年秋季以後,中國發揮着負責任的世界領導者作用。」
歐洲的分析家們也認為,歐洲正在尋求擺脫美國,同時向中國頻送秋波。其實,本次G20峰會,德國和法國主導下的歐盟正在同中國、日本和金磚國家形成一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支持巴黎氣候協定的聯盟,反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人們注意到,就在峰會開幕前一天,歐盟和日本簽署了一份全面的自貿協定。這一自貿協定談判自2013年啟動,但是日本更重視和美國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美國放棄TPP的情勢下,日本和歐盟的自貿協定,顯然是針對美國而來。
反保護主義謀求共贏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主導的全球化既有目標也有實體支撐,是現實主義的全球化,而且是擺脫一國或集團國家「優先」的全球化。這一新型全球化的核心抓手,一方面是積極推進構建更具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新秩序--以亞投行為標誌,已經吸引了除美日之外的重要國家加入。另一方面,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即以資本和產能專案在節點國家和地區,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中國和相關國家及地區的命運共同體。
反觀歐洲,歐盟正在遭遇英國脫歐之痛,歐盟內部存在着民粹主義和右翼保守主義的政治風險,難民湧入帶來的恐怖主義更成為歐洲的新威脅。在此情勢下,歐洲主張的全球化雖然聲勢浩大但是缺乏實質內容,因而對於中國有更多的期待。中方支持歐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但是也強調歐盟要注意內部的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方面,還存在着意識形態偏見。
作為全球化的守護者和新型全球化的引領者,中國支持的全球化是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在這點上,中國的全球化要比美日歐主導的傳統全球化更為純粹。